永不褪色的战士――记海南府城戒毒所优秀军转干部吴少光

时间:2015-08-24信息来源:海南府城戒毒所作者:

 他18岁入伍,16年后从副营级干部转业到海南司法行政系统,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品格和本色,对待事业永远有一颗孺子牛之心,永远有一股冲天牛气,永远有一股拼命牛劲。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从单一的、火热的军营生活,转行到地方做劳教、戒毒工作,无疑是对人生的一次挑战。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他从零开始,从点滴学起,虚心向每一位同事学习,刻苦钻研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认真研读执法案例,一心扑在工作上,在日常实践中锤炼自己。一勤天下无难事,凭借良好的军人素质,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他不仅很快完成了一名军转干部到人民警察的转变,而且也成为基层大队的业务骨干。时至今日,虽然成为了海南府城戒毒所“王牌四大队”的大队长,基层大队管理的行家里手,他依然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坚持不懈地自我增值。自从2013年底任四大队大队长以来,他足迹踏遍诸多兄弟省份劳教、戒毒所,省内的劳教、戒毒所一年至少要去取经一次,每次和兄弟场所的同行相遇,他总是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追问大队管理又有什么新招。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

从转业后穿上警服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要把在部队中的干劲带过来,干出一番事业。2013年初因工作表现突出,他被任命为海南府城戒毒所三大队大队长。在他的带领下,三大队不仅出色完成了全所入所教育任务,还把海南戒毒模式学习班搞得有声有色,在全国打响了名气。正当他干的得心应手之时,所领导提出,要他到四大队任大队长。他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也是翻腾不止。当时的四大队,无疑是一块烫手山芋,民警队伍懒散软,连日常管教秩序都非常混乱,更不要谈抓教育、生产、卫生,大队长也是走马观花换了好几个。可是,军人天生的服从意识让他接下了这个重任。想,要凌云壮志,干,要脚踏实地。他给自己鼓劲,不仅要管住四大队,更要管好四大队,向所党委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为了这个目标,首先要摸清情况,他连续一个月都是吃在大队,睡在大队,逐个解决发现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以队为家。海南府城戒毒所四大队现在已经步入了规范管理的轨道,但是他在大队呆上了瘾,呆成了习惯,因为“哪天不在队里呆上十个八个小时,回家就吃不好睡不香”。

三、众人拾柴火焰高

团结就是力量,多年的军旅生涯使他深刻体会到,要想做好事,就得先用好人。当时,四大队是府城所乃至海南监所系统军转干部比例较高的大队,16个民警中有8个是军转干部。军转干部在部队时都是“一方之长”,很多人转业后后待遇、位置都降低了,心态、心理却没有及时转变。有人说,想做好四大队的工作,第一块要啃硬骨头就是军转干部。但是,同样军人出身的他明白,只要肝胆相照,这帮兄弟将会和自己舍生忘死,无往不胜。聚人要聚心,有了精气神,工作才带劲。为此,他叫响并践诺“向我看齐”的口号,抓班子,带队伍,树形象,始终冲锋在学员管理的第一线;他集众思,广忠益,有情况大家一起沟通,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他把同事当兄弟,打开天窗说亮话,不管是刚来的大学生,还是受过处分的军转干部,在大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岗位,鼓励每一位兄弟干出成绩,争取进步。如今,四大队学员人均日产值从他任队长前的8元翻至现在30余元,产值提升的背后是民警凝聚力、战斗力的大幅提升,是管理、教育、康复、生卫等工作的组合提升。四大队不仅脱掉了“烫手山芋”这顶帽子,而且成为了海南府城戒毒所一日生活管理规范大队,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局先进党支部、所先进集体。所领导在2014年八一军转干部座谈会上认为,他不服输的军人性格,不仅带好了四大队,也影响了全所50多名军转干部,促进形成了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基于突出表现,他荣获了优秀公务员、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他就是“牛人”吴少光,许多杰出军转干部的代表之一,脱下军装也许改变的只是衣着,他心中依然有着军人的信仰,始终敢闯敢拼,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