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风雨磨利剑 赤城热血保平安

时间:2015-10-18信息来源:黄陵监狱作者:

 黄陵监狱的前身为始建于1956年3月,地处陕甘交界子午岭深处的原上畛子劳改农场,该监2014年8月由黄陵县整体搬迁至咸阳市渭城区望贤路。多年来,黄陵监狱党委在厅党组、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特别是新一届监狱党委大力践行“零脱逃、强规范、上水平”工作理念,勇创新、敢担当、争一流,团结带领全体警察职工发扬“扎根子午岭、奉献在警营”的优良作风,顽强拼搏,连年奋战,用忠诚和热血创造了连续10年监狱安全无事故的新佳绩。

2005年10月8日上午,黄陵监狱原一监区1名罪犯翻越监墙脱逃,给监狱造成了重大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多名警察因此受到党、政纪处分,教训深刻,刻骨铭心。面对惨痛教训,监狱党委痛定思痛,知耻后勇,提出了以大力加强监狱安防设施、着力提升警察队伍素质和强势推行监狱工作标准化管理的总体思路,三届党委一任接着一任,锲而不舍,不遗余力,始终把防逃作为监狱工作的第一责任,狠抓安全不放松,从严治警、规范管理不松劲,持续着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联防”一体化的安防工作长效机制,截至今年10月8日,监狱已实现连续十年“零脱逃”,为构建平安陕西发挥了积极作用。

完善安防,筑牢安全“篱笆墙”

完善的安防设施是确保监管安全的先天屏障。该监在对全警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筑牢思想防线的同时,持续加强监管设施建设。面对地处偏远、条件艰苦、警力紧张、监管设施简陋、安全管理难度加大等诸多客观条件,三届监狱党委痛下决心,不断强化“一切为了安全、优先保障安全”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改善安防设施,10年来,先后累计投入资金千余万元,全面整修加固了监墙,在各监区增设了AB门和红外报警仪,安装了物理隔离网、蛇腹型刀刺网和新型照明系统,为每个监区配备了应急发电机、金属探测仪、应急灯、催泪弹、高性能警戒具、强击电击棍等警用装备,监管设施显著改善,技防水平明显提升,监管安全防控能力特别是防逃制逃能力大大增强。

规范管理,织密安全“防控网”

严密的工作规范是确保监管安全的重要法宝。顺应高严安全要求,坚决撤回狱外劳动罪犯,将医疗防疫站住院部罪犯迁入狱内,大大降低了罪犯脱逃机率。特别是新一届党委班子始终将保安全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以规范化管理提升行动牵引监狱工作,紧贴监区实际,实行警务前移,从空档管理、夜间管理、“四员”管理、现场管理、互监落实等八个方面入手,强化细节管控,严格督查落实,形成了规范有序的监区管理模式和警务勤务模式,监狱整体安防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常态化机制,积极构建纵横相连的责任网络体系,完善安全奖罚方案,严格责任追究。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检查维护,保障监管设施健康运行。严格落实犯情分析研判制度,全面掌握狱情、犯情动态。加强和武警部队安全联防,提高了双方应急处突能力。全面加强罪犯外诊管理,制定了《黄陵监狱罪犯外诊管理办法》和《外诊应急处置预案》,并加强外诊押解警力配备,有力确保了外诊监管安全。在违禁品百日专项整治行动的基础上持续发力,倾力打造“无违禁品监狱”,狱内改造环境得到进―步净化,监狱管理秩序进一步规范。

精心施教,导航铸魂育新人

坚持“德法并举、身心同治”的原则,注重攻心治本、强化导航铸魂,积极构建以教育改造精品工程和“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为引领的教育改造新格局,是稳定监管改造秩序的必要条件。该监在深入开展反脱逃教育、大力加强常规教育的同时,拓宽教育途径,着力加强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亲情帮教,设立“培德书屋”,开展“每周一歌”、“善行日记”、 “一份家书”等活动,大力加强监区文化建设,丰富服刑改造生活。改善服刑人员生活卫生条件,想方设法调剂丰富伙食花样,重病人员及时外诊,努力维护其合法权益。严格执法标准,坚持实体程序并重,大力推进“阳光执法”,多年来,监狱办理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案件,实现了“零差错”。一系列宽松和谐的教育执法举措,逐步使罪犯由“跑不了”、“不敢跑”向“不能跑”、“不愿跑”转变。

潮平岸阔,风正扬帆。放眼今日,黄陵监狱监管秩序持续稳定,改造质量不断提升,警察队伍团结上进,监狱搬迁进城梦圆成真。全体黄陵监狱人整装待发,豪情满怀,有信心有决心在监狱党委的团结带领下,奋力开拓黄陵监狱更加灿烂的明天,为早日实现“陕西一流、系统领先”的崭新目标而不懈努力。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