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戒毒人员教育矫治中赏识教育的应用

时间:2017-01-17信息来源:内蒙古五原戒毒所作者:

[内容摘要]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而是是赏识受教育者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其正确行为,激发其兴趣和动机,纠正其不良行为,指明其发展方向。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教育矫治活动中,正确运用赏识教育手段,能够起到事半功倍、“四两拔千斤”的效应。但当前戒毒场所部分民警仍存在谴责性批评过多,赏识性教育引导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与其用堵的办法解决问题,倒不如用学识教育疏通引导更加奏效。

关键词:赏识  启发 教育 引导 戒毒人员 心理成长

 

随着全国司法行政“规范化戒毒所”建设及“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的不断深入,戒毒所广大民警的公正、规范、文明执法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彻底杜绝了体罚虐待戒毒人员问题。但是,在现实教育矫治活动中,部分民警在戒毒人员的日常管理中仍不同程度存在谴责性批评的不良现象。我们这里所说的谴责性批评多指带有侮辱性的训斥、责备。批评、惩罚是戒毒场所常用的教育手段和激励手段,其作法、技巧、艺术、效果不言自明,但笔者以为,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制约,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与其用堵的办法解决问题,倒不如用疏通引导更加奏效。有鉴于此,在戒毒场所有必要适当倡导赏识教育,不为标新立异,只为振聋发聩。其理由如次

一、在戒毒场所的管教过程中谴责性批评过多的现状及后果

1、现状

据了解,极少数民警对于违纪的戒毒人员,秉承传统的处理方法是:个别训斥,晨会、晚讲评在队会上再通报批评,直至计分考核扣分。但对于表现较好的戒毒人员,则只在月度总结会上表扬一下。管理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民警批评和谴责的声音,诸如“怎么又是你,你算没救了!”“你还是个人吗?你怎么这么坏!”“你要是改好了,太阳会从西边上来!”等等。许多戒毒人员听了这样的话都感到很自卑,失去了自信。而如:“这项工作你做得非常好!”、“你辛苦了!”、“你的脑子很好使!”等等之类表扬、鼓励的话,我们在戒毒中只能偶尔听到一两句。总体来看,民警对戒毒人员采用谴责性批评多,表扬、鼓励较少。

2、后果

“谴责”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国内外心理学、教育学、家庭学等领域的研究者们都对此做过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谴责”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种种不利的影响。研究者发现,经常受谴责的人,总是更易产生过度敏感性反应,爱争吵、对抗或者是行为退缩等。过多限制、过多责骂和惩罚,会使个体的心理负担过重,从而导致个体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发生,包括自卑、消极、孤僻、焦虑、抑郁或攻击性违纪行为等。仔细观察,戒毒人员对谴责的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回避顺应:受到谴责之后,戒毒人员最初会表现为单纯的回避行为。此时,他们可能还不能够透彻地理解这种行为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但是谴责会使他们立刻感到焦虑和恐惧。为了回避这种不愉快的感受,他们不得不中止那些民警所不喜欢的行为。有时,他们会抗争,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然而,多数情况下这些行为都会以失败而告终。最终,他们会采取消极的回避顺应方式来应付谴责。或阳奉阴违,鸡鸣狗盗,得过且过,蒙混过关;或敷衍塞责,“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对你搞“合理化”应付。

抑制退缩:戒毒人员已经形成和确立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并且努力使内在的意见、态度、知识和价值观与之建立和谐一致性。当他们的冲动、意愿与民警的期望相冲突时,若是根据已确立的观念作出的行为受到民警的谴责,戒毒人员就会出现认知不协调。若将归因偏向于自己,为了降低焦虑和恐惧,在自身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下,戒毒人员或采取自我抑制的形式,通过降低反应水平来减轻认知不协调所带来的危害,采取退缩行为,消极、隐藏地保护自己。对民警或敬鬼神而远之,或“狼从门前过,莫伤自己人”,事不关己,明哲保身。

对抗发泄:在与民警的冲突中,当戒毒人员出于受到谴责而处于认知不协调状态时,若他们的归因偏向于外部因素,为了降低焦虑和恐惧,往往采用对抗和发泄求得平衡。常见有以维权为借口顶撞民警,诬陷他人,抗拒教育矫治,个别的甚至以自伤自残为手段要挟民警改弦更张,顺其所愿。 

总之,谴责性批评虽然能够使戒毒人员言行有一时的收敛,但久而久之,这种批评聊胜于无,思想疙瘩越结越牢,标本兼治殊难实现。尤其是谴责、批评不当,会给受谴责、批评者造成很大的伤害。其负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谴责本身带来的危害。谴责本身所引起的焦虑、恐惧对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也是有害的,对戒毒人员脆弱的自尊心、自信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民警经常使用谴责性批评,会给戒毒人员提供一个攻击性的榜样,他们会将谴责性目标转嫁到弱小的戒毒人员身上或破坏场所整体利益上,给场所安全稳定造成潜在隐患。二是谴责会引起戒毒人员的认知不协调,是一些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产生的一个原因,如可能诱发患恐怖症、忧郁症等等,因此它比谴责本身对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更大。

二、戒毒所应该开展适度赏识教育

既然谴责具有这么大的危害性,对场所安稳和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很不利,而戒毒场所又存在着谴责性批评过多的现状。针对谴责性批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培养戒毒人员自信心,发展戒毒人员特长,促进戒毒人员思想转化和心理成长,赏识教育是最能解决好这些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戒毒场所的管教工作中应多运用赏识教育。

(一)什么是“赏识教育”

什么是赏识教育呢?赏识就是民警应发现戒毒人员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帮助,带动他们全面的进步和提高。管理学认为:赏识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心理学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人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心理矫治理论中对心理疾患者采取的阳性强化法激励患者挖掘潜能,战胜自我,争做强者,也应是赏识教育的延伸和升华。

(二)赏识教育的要领

赏识教育关键在于标准的取舍。美丑、好坏、优劣、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合格公民的量表去审度戒毒人员,赏识就会失去家园。只要我们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看待戒毒人员,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等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净的话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闪光点,那么戒毒人员值得赏识的东西就会扑面而来。

民警应该学会赏识,须知“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民警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激励的眼光,一回肯定的颔首,一句鼓动的话语,可以驱散戒毒人员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找回他们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校正他们迷失了价值追求的方向。民警的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和培养戒毒人员的自信,使其焕发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强大动力,进而牵引戒毒人员走向成功的彼岸。             

(三)赏识教育的作用

赏识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外历史上因被赏识而成大器的人不乏其例。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左思写成《三都赋》被皇甫谧发现,为之作序,才使左思的文章获得“洛阳纸贵”的盛誉。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得到茹可夫斯基的赏识,后来成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白居易得到顾况的赏识,才诗满天下。凡尔勒的科幻小说得到第16家出版社的赏识,作品才得以蜚声世界。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实践中,我们发现戒毒人员的一得之见得到民警的赞许,一技之长得到肯定,一个正义的行为得到支持,一次习艺作品得到鼓励,一次小稿得到表扬,乃至民警对戒毒人员的一个肯定的手势,一次期望的目光,都会给戒毒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都可以强化戒毒人员自信、自爱、自尊、自持的信念,化成一股动力,促使戒毒人员自觉、积极地矫治恶习,重新振作。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对于戒毒人员的摆脱毒品诱惑、提高抗复吸能力、掌握实用技术技能, 预防和减少其解除后重蹈覆辙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提高教育戒治质量要求我们对所有的戒毒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矫治,以促进其转化思想,悔过自新。赏识教育正是要面向全体戒毒人员,发现他们身上的所有优点,并使这些优点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使其它方面也得到进步和提高。

具体来说,赏识教育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赏识教育能够扶平戒毒人员因吸毒给其造成心灵的创伤,培养戒毒人员的自信心。清朝教育家颜元所说的:“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对正常人的教育需要坚持鼓励欣赏,对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同样如此,在赏识教育中投入一分光,就会在教育矫治工作中发出十分热。激活戒毒人员本已不多的亮点,更有利于他们坚定人生自信,修补人格缺陷,重新做人,重头再来。刘某旺以前是我区东部某戒毒所戒毒人员民管会成员,因违纪被放下来以后,心灰意冷、故态复萌,成为一名人见人烦的难改人员,煽动、挑拔、顶撞无所不用其极,中队推到大队,大队推到所部管理科,所长亲自找他谈话也无济于事,于是报请区局后调五原戒毒所异地改造。刘某告诉笔者:刚入所,队长“一视同仁”的承诺和出入所大队平等、公正、和谐的矫治氛围,给他吃了一颗的定心丸。在食堂帮忙期间,尽管无意识做了一些工作(因其是农民,又爱干净,干过田地里农活的人,干这点小活不费吹灰之力),结果带组的队长对我的工作非常赏识认可,我的心里萌发了“队长把我当个人,我就不能给队长丢了人”的念头。春季选做树种的习艺劳动过程中,有名学员不小心误伤了我,带工的队长急忙把她崭新的口罩不由分说地摁在我的伤口上,大队长立即驱车将我送往医院洗伤包扎,并且嘘寒问暖,关心病情,嘱咐他好好养伤。人心都是肉长的,有这样的赏识、关心、爱护戒毒人员的好领导、好队长、好老师,我有什么理由就因为这点小伤去休息?面对他们,我唯一能做到的是真诚悔改,积极改造,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对得住自己的良心”。试想,如果没有民警对这名戒毒人员的赏识教育,而还是对他批评、谴责的话,这名戒毒人员也不会有后来的进步和成绩,这应归功于赏识教育。

(2)赏识教育可以使戒毒人员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戒毒人员就象一块块浑金璞玉,违法犯罪淹没了他们潜在真善美和闪光点,通过民警春风拂面、细雨滋润、精雕细刻式的赏识教育,使他们浪子回头、返朴归真、焕发光泽,逐步成为遵纪守法、遵守公德,自食其力的有用之材。五原所一大队选拔演讲人才,有一名某大学新闻系肄业吸毒型戒毒人员赵某平时表现不怎么突出,但民警发现他的演讲稿写得特别好,经核实也不是抄来“急就章”的,就对他进行中肯的表扬、鼓励,说:你的讲稿写得内容详实,说理透彻,情文并茂,参加比赛一定能拿到名次。后来这名戒毒人员经过反复修改稿件和模拟训练,在所里举办的“育新杯知荣明耻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后来进了教育科教研室当了学员教员,并负责所办小报的学员版的编辑、校对工作,使得小报宣传内容更加切合戒毒人员心声,唤发了更多戒毒人员的写作和矫治热情。正是由于当初民警给予他表扬、鼓励,对他进行赏识,才使他的一技之长得到发展。

(3)赏识教育还可以促进戒毒人员的全面发展。

当戒毒人员的某一方面优点得到民警的表扬、肯定之后,他会在这方面表现更积极,同时在其它方面原来表现不好的,也会在这方面带动下表现得有所进步。如五原所二大队有一名戒毒人员表现很差,在宿舍内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讲话不分场所信口开河,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课堂上经常做小动作,作业敷衍了事,为此,经常受到民警的批评和扣分,不少人认为他“没救了”。后来一位民警了解到他为人很善良,热爱习艺劳动。民警就常常表扬他,这名戒毒人员变得更加爱习艺劳动,并从节能降耗角度对设备进而科学改造,使其所在班组的习艺产品数量多,质量优,受到大队的表扬奖励;与此同时,民警注意到这名戒毒人员在其它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五好学员”。

三、民警如何开展对戒毒人员的赏识教育

(一)对戒毒人员倾注更多的关爱

表现好的戒毒人员每个民警都欢迎,那些表现差的戒毒人员更应该得到我们民警的关爱。民警应该用自己的真诚和平等去关心爱护戒毒人员,把关爱洒向每一个需要爱的戒毒人员,让每个戒毒人员都体验到民警对他们的尊重。在施爱的过程中,民警才能发现戒毒人员身上的优点、特长,才能知彼知己,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

(二)运用表扬、鼓励,发现戒毒人员在各方面的优点

1、在课堂上要多运用赏识性的言语,多表扬、鼓励。如:你这个字写得真漂亮,你这件事做得很好,今天你表现得特别好,这次知识竞赛(体育比赛)你发挥得很好,这些话都能对戒毒人员产生积极作用。如:有一位民警在教育一名多次出入戒毒所、历史上有过多次脱逃和自伤自残史的“刺头”戒毒人员李某平。有一次,李某平戒毒人员在作业本上乱画一番,民警教师问他画什么,他说画小偷。民警表扬他画得真像,同时让他负责组织编写大队的黑板报。表扬和信任激发了这名戒毒人员的兴趣,他很快收集和学会了报头制作技巧和栏目设计、组编辑方法,到解除戒毒时已为所里设计和创作了五十多种报头,同时被任命为学员教员,监控人员,年终被评为“五好学员”,被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现在呼市开了一家饺子馆,生意颇为兴隆。假如,没有这位民警的“慧眼”爱心和“伯乐”情怀,这名戒毒人员不知还会为场所添多少乱呢? 

2、在工作中发现戒毒人员在各方面的优点。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反过来可以说,一个人也不会一无是处。诸如:一技之长,一件事做得正确,一篇文章写得好,字写得工整、守法纪、爱劳动、讲卫生……,都可以是戒毒人员的优点。关键要看我们民警能不能在工作中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点滴进步,并进行赏识。如戒毒人员董某峰,吸毒,盗窃,病号,多进宫,47岁,独身,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十足的积重难返、屡教不改、“破罐子破摔”的主儿。但就因为在抢修管道时显露出年轻时的拿手的电焊技术,受到队长的赏识和重视,遂毅然决然甩掉“病号“的帽子,自告奋勇参与所里的管道维修,由于矫治表现积极,任务完成得多快好省,最后被减期两个月,成为积极分子。象这种人这种事在戒毒场所不胜枚举,可以这样说,每个表现戒毒人员,几乎都与赏识教育有过不解之缘。由此可见,赏识教育的力量要比谴责教育要强得多。

赏识戒毒人员是民警的一种美德,一种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大凡解除后能够有一点点出息的戒毒人员,多数是在民警的赏识下,经过自己的努力踏上成功之路的。反过来说,戒毒人员能够得到民警的赏识是一种机遇和幸运。愿每个民警都能在管教中实践赏识教育,牢记“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挽救”这一朴素的真理。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