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明:负重的“垦荒牛”,人民的好公仆

时间:2017-04-21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他走了,悄悄地走了――像春蚕吐尽最后一寸丝,像红烛耗尽最后一滴油,像负重的垦荒牛劳作到最后一息。2017年4月3日,吉林省镇赉监狱分局三监狱办公室主任王云明因病医治无效,走完了他那59年的光辉人生旅程。他的去世,承载了太多人的敬重和怀念……

 

感恩前行,用平凡创造辉煌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人生只有两种:要么燃烧,要么腐烂。”王云明的人生是燃烧的人生,他把他的青春,他的爱都献给了家乡这片多情的热土,献给了他挚爱的父老乡亲,献给了他挚爱的党的事业。

1958年8月,王云明出生于镇赉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77年7月参加工作。

在镇赉分局他先后担任过小队长、干事、中队长、供销科长、生产科长、卫生科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务。无论做啥,他都怀着感恩的心,澎湃着满腔的热血,责在人先,利在众后,把工作干得有模有样,将监狱人民警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翘指称赞。

时光留不住岁月,却能留下记忆。

人们记得,王云明当卫生科长时,受到了全监服刑人员的一致点赞。

每当芳菲四月天,人们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听到他那爽朗的笑声。他带领服刑人员,建楼台亭阁,假山花园,种植花草树木。夏日,芳草如茵,鲜花盛开,蜂吻花蕊,狱内好像一个大花园。

“哇,真没想到三监狱还有这么漂亮的环境!”来监狱参观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由衷的赞叹。可谁知这些不知凝聚了王云明多少心血。

他还亲自制定食谱,主食馒头、包子、米饭、面条天天都不重样,并变过去的汤菜为炖菜、炒菜,做到饭菜美味可口,让服刑人员吃好吃饱吃出健康来。伙食质量提高了,营养跟上了,服刑人员的脸上都挂着笑容,他们赞扬说:“能在三监狱改造,真是我们的福分啊,这儿的警察知冷知热,处处为我们健康着想,这里就是我们身心温暖的家啊!”

王云明严把质量关,自觉抵制金钱的诱惑,坚决杜绝伪劣食品流入监区

一天,有一位搞粮的经销商拿着一位同学的条子找到他,直截了当地说:“我有十几吨去年的陈大米,黄粒不多,低于市场价格,每斤给你三角钱回扣。”说罢,他又拿出样品:“农民工都买这米吃,服刑人员吃正合适。”

王云明看了看米样,神色凝重地说:“你这是陈化粮,是国家明令禁止食用的。”接着,他向这位经销商宣传了党的监狱政策:“服刑人员虽然犯了罪,但他们也是我们国家的公民,让他们吃这种有害的陈化粮,不损害他们的身体健康吗?他们没有好的身体,能安心改造吗?”

那位经销商惊诧了:这世间还真有给钱不要的人。同时,他也明白了,只有在社会主义监狱,人民警察才会为服刑人员想得这么周到,时时刻刻在关心着他们的健康。

王云明的一言一行,使广大服刑人员感受到了中国监狱管理的文明和进步,也向他们昭示了对人权的尊重。

在一双双盈着泪水的诉说中,王云明永远地离开了,可对他的思念和记忆却愈加清晰。

妻子张运秋说他是“傻老王”。“快奔60 的人了,也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整天没日没夜地干,成了家里的‘�点客’,你浑身是铁,又能打几个钉?你是主任,支支嘴就行了,还用你跟着干,你可显摆个啥呀?”

王云明嘿嘿一笑:“办公室人少事多,我怎能当甩手掌柜的?”监狱进秋菜,人手不够,他到了院内,挨车瞅个遍,还非叫人打开土豆袋子看一看,发现以次充好的,他脸板如铁,坚决不收,谁说情也不好使。人忙不过来,他又是背,又是抬,干得满头是汗,也不说一声累。

一个秋日,王云明吃完晚饭,披衣就要走,爱人问他:“累了一天,还去干啥?”“狱内下水井堵了,我得去看看,要不脏水溢出,漫入伙房,会影响明天早上按时开饭。”“狱内有那么多干部,还用你去干啥?”“我当过卫生科长,我知道哪块好出毛病。”进了狱内,他撸起袖子和服刑人员一起干起来,捅咕了半个多小时,才修好,弄得他满身满脸都是脏水。

可民警们却说他是负重的“垦荒牛”,只知耕耘,默默奉献。

阳春三月,布谷催耕。

柳条上探出了嫩黄的绿叶,苍松泛起新绿和白杨树上挂满了枝头的穗儿,溢出了无限春光。

王云明了来到办公楼前的绿色副食基地,他弯下腰,用手抠出一把泥土,深情地对工人说:“这是一片插根筷子都能把芽抽的沃土啊,种啥得啥,我们不能叫它闲着。”他在空地上建大棚,种植各类蔬菜,全部使用农家肥。烈日下,他穿个大背心,和工人们一起翻地、栽秧、浇水、除草,汗水顺着脸颊不停的往下流,他只是用手随便擦了擦,汗流浃背,弄得灰头土脸,却浑然不知。

每年春、夏、秋季蔬菜自给自足,为监狱创收五六万元。

与他共事过的同事都说:“王云明工作起来心特细,想事周全,是个好管家。”

工作中,王云明 勤俭持家,精打细算,从节约一张纸,一支笔,一滴水,一度电抓起。在水电上共节约资金110000余元。改扩建食堂、搭建车棚、库房等,共节约工时费10000余元。组织工人到野外捡树枝、柴草作为燃料,至今节约燃料费40000余元。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这一件件、一桩桩平凡的故事,宛如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缀满了他生命的年轮,铺设出一条闪光的道路,托起了他生命的辉煌。

 

不忘初心,甘当公仆不染尘

 

王云明牢记党旗下庄重的承诺,不忘初心,自觉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立责于心,履责于行,甘当公仆。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照顾那些有困难的人。他像燃烧的红烛,流溢着光华,释放着温暖,使他们感受到人间真情,感受到党的温暖。

那是一个冬日,监狱一处平房突然起火,火仗风势,风助火威,房子瞬间陷入火海。房梁被烧得嘎巴嘎巴直响,眼瞅着要坍塌下来。“瘫痪老人岳希海还被困在屋中呐,快救人!”不知谁喊了一句。千钧一发之际,好个王云明,不顾个人安危,一个箭步冲进火海,将老人背出。他衣服烧着了,头发烧焦了,可老人却得救了。岳希海被感动得连连说:“多亏了王云明,要不我这把老骨头,早就烧焦了。你真是咱们监狱的活雷锋啊!”

独居老人南东振没有收入,生活举步维艰。王云明得知后,把他当成亲人,常用自己的钱为他买米买面买油,时常为老人添置衣物,并给一些零花钱。有一次,老人晕倒在路上,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老人送到医院。老人见人就夸:“我有福啊,老了,老了,还遇上王云明这样的好人,他真赶上我亲儿子了!“

退休工人秦国太,家有一女,身患残疾,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住在土坯房里,山墙裂开个大口子。每到阴雨天,外面不下,屋里还下。愁得老人直抹泪水,打着唉声。王云明见状,便安慰他说:“你不用愁,我替你想办法,有党在,一切都会好的。”他帮老人租了一个砖房,给老人安了一个新家,又为老人在院中打了一口井。还动员年轻工人为老人打了满满两车柴火,够一冬一夏烧了。感动得秦国太老人热泪盈盈,逢人就说:“我能过上今天这样舒心的日子,多亏王主任的帮助。”

王云明从事过的岗位在“有心人”眼中,都是“肥缺”,稍稍动点脑筋,或稍微暗示一下,可就“发了”。可王云明恪守着“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的做人守则,廉洁奉公,默默奉献。他说:“那样的钱收得快,富得快,进去得也快!我从一个农民的儿子,能当上人民警察,又坐上监狱办公室主任这个位置,已经很好了。只要领导和同事们说够格,咱就知足了!”他多次拒收有关单位的礼品,并谢绝他们的宴请,主动把自己所有的工作都置于在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他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每一笔经手的钱物都做到账目清晰,准确无误。

由于起早贪黑超负荷地工作,王云明的心脏病又犯了,浑身乏力,妻子实在看不下去,嗔怪道:“你真是傻老王啊,心脏病最怕累,你这样撑着干,万一严重了怎么办?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我和孩子想一想啊!”王云明嘿嘿一笑:“我扛得住,监狱正进菜呢,我能休息吗?”2015年12月,他检查出胰腺癌,身体日渐消瘦,妻子劝他不要干了,好好歇歇养养病,可他确不听,还瞒着领导和同事带病坚持工作,一干又是一年多。他兜里常揣个小铁棍,疼得厉害时就用铁棍顶一顶。”。

为了事业,王云明真恨不得呕出整个心来!

2017年3月,在监狱长杨士英多次催促下,已是胰腺癌晚期的王云明再次进了医院。入院前,他还在别人的搀扶下到政工科将自己的2017年党费交上。入院后,他躺在病床上,人虽很消瘦,但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仍透露出神韵。即使在医院里他仍然不时询问办公室的工作,干警伙食好不好?还对看望他的工人徐伟忠再三嘱咐:“你回去把监狱楼前的地备上垄,等我回去种土豆。”他的心里装满了工作上的事,唯独没有装他自己。

高山不语,自是一种伟岸;大地不语,自是一种博大。

掌声和鲜花接踵而来。他多次被监狱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被省局记三等功二次,个人嘉奖多次,2011年先后被省政法委、省司法厅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