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委王怀军:辛苦了自己 温暖了时光

时间:2017-07-30信息来源:新疆监狱管理局作者:

他和蔼可亲,很“接地气”。他事事操心,被称为乌苏监狱的值班“达人”,他就是乌苏监狱党委书记、政委王怀军。

从2016年8月调入乌苏监狱,不到一年时间,王怀军同志靠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染和鼓舞着乌苏监狱民警职工……

 

忠孝难两全

接到由福海监狱调往乌苏监狱的任务时,王怀军同志有过一丝犹豫。母亲86岁了,生活不能自理,妻子患甲状腺肿瘤,身体也不好。在福海监狱工作,家里的大事小情他还可以帮衬,如果调到乌苏监狱,家人怎么办?为难之际,作为警属的母亲和妻子选择无条件支持他的工作,一家人商量了一个不得已的办法――将母亲送到昌吉敬老院。为了不影响王怀军的工作,妻子则留在福海监狱,拜托同事帮忙照顾。

安顿好母亲,给工作人员交代好方方面面的细节,王怀军同志忍住心中的不舍,奔赴新的工作岗位。一到乌苏监狱,他便投入到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只能隔三差五打电话询问母亲的情况。送到养老院不到半年,接到母亲病危通知。他赶紧奔赴医院,见了母亲最后一面……

在母亲最需要他照顾的时候,他正忙着在监狱调研、谈话、值班,对于母亲,他心中充满愧疚……

 

把爱埋进心底

5月初的一个中午,民警谢伟找王怀军政委签字时,他难得抽空与女儿视频聊天,谢伟知道政委的女儿刚生完孩子,并患有产后趾骨联合分离,疼痛难忍,至今仍在医院治疗。作为父亲的王怀军问得异常仔细:“能不能走路了?身体还那么虚吗……”又打听外孙:“小家伙怎么样?吃得多不多?一晚上醒几次……”他仔仔细细地盯着屏幕那端的小外孙,一改往日的严肃,满脸的慈祥,满眼的疼惜,仿佛要把这个小家伙看进眼里、装进心里。他伸出手摸摸屏幕里那张胖胖的小脸,那只肉嘟嘟的小手……看到这一幕,谢伟的心里酸酸的。俗话说“隔辈亲”,终于做外公了,王政委却至今没能亲亲、抱抱这个心心念念的外孙,也没能陪在从小疼爱、刚经历过生产、病痛缠身的女儿身边,他眼角有些湿润,愧疚地对女儿说:“爸爸回不去,你们自己照顾好身体!”

5月28日,为了安放母亲的骨灰,他请了半天假,顺便回女儿家看望了外孙,而此时,小外孙已经快要满月了。而这一次,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次看望孩子……

 

忙忙碌碌为工作

考虑到家人可能会过来探望,到乌苏监狱后,王怀军政委计划在狱外租房子。去基层调研两天后,他却“变卦”了:“监狱形势比我想象得要严峻得多,不租房子了,来来回回耽误时间,就住备勤楼吧,进出监狱方便,有什么事情第一时间就能赶到!”

少数民族罪犯的关押、监管对于53岁的王怀军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为了做好工作,近一年来他很少休息,几乎天天值班。刚到乌苏监狱时,他经常凌晨5点多就深入各监区,晚上十二点、一点多才从狱内出来。了解服刑人员从起床到就寝期间各个环节的情况,他很少与中层领导谈话,更多的是与一线民警交流。

负责备勤楼管理的民警职工经常可以看到,午休时间,有民警在找政委谈话;晚上一两点钟,政委宿舍的灯还在亮着,还在找人了解情况。逢年过节,都可以在狱内看到他的身影,来到乌苏监狱两个多月才第一次回家。

 

点点滴滴暖警心

7月初,乌苏40摄氏度高温持续不下,由于天气干旱、水位下降,监狱供水严重不足,王怀军政委每天深入一线了解各监区供水情况,饮用水是否足够、服刑人员能否保证每天洗澡等。当得知菜地严重缺水时,他当即表态:“即便蔬菜旱死,也要先保证民警和服刑人员的供水。”他积极联系乌苏市相关部门,引水入监,有效缓解了供水不足的现状。

为了减轻食堂民警、职工的压力,他雷厉风行,取消沿袭多年的监狱领导小灶,改为监狱领导与民警职工一同用餐;由职工打饭改为自助餐,一方面减轻职工工作量,一方面减少浪费;增加饭菜的种类,晚上为监区值班民警提供加餐,他说,民警职工“白加黑”、“5+2”已经很辛苦了,要保证他们的伙食。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王怀军政委很讨厌搞花架子,把件件实事办到民警职工的心坎上。在民警职工眼里,他是一位和蔼可亲、没有架子、“接地气”的领导。只要有时间,碰到哪位民警他都要聊上一会,父母身体好不好?有对象了没有?孩子谁在接送……别看到乌苏监狱时间不长,可大部分民警职工的名字他都能叫上来,家里的情况也能略知一二,私下里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王蜀黍”。

被问到五十多岁了,为什么还这么拼时,他回答:“组织把我派到这个岗位是对我的信任,我必须做好!”这就是乌苏监狱政委王怀军――一名从警33年的“警二代”,一名有31年党龄的老党员。“以令率人,不若身先”,王怀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率先垂范,感动了警心,也温暖了时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