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干净担当的一面旗帜

――记甘肃省白银监狱因公牺牲民警张树俭

时间:2017-09-22信息来源:新华网作者:

张树俭,男,汉族。山西五台人,1964年12月出生。1983年1月参加工作,199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人民警察一级警督警衔,生前任甘肃省白银监狱狱政管理科原副科长(主任科员)。

张树俭同志参加工作32年来,长期奋战在刑罚执行工作一线,由于长年超负荷工作,他积劳成疾,身患多种疾病,但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始终坚守在刑罚执行岗位上。他被同事尊称为刑罚执行的“活字典”,任劳任怨的“老黄牛”,淡泊名利的“真心汉”,恪尽职守的“实干家”,法情并重的“大善人”。

一、刻苦钻研、刑罚执行的行家里手。张树俭同志说:“监狱的减刑、假释等工作,只有认真吃透各种法律法规精神,工作才能得心应手,才能确保监狱公正执法和执法公信力,也才能正确维护罪犯的合法权益”。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实践,他不仅对与监狱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烂熟于心,还对司法部随时出台的各种条例规定以及上级文件、各类规章制度信手拈来。2010年以来,共办理罪犯减刑、假释案件9422件,暂予监外执行94件,复核罪犯释放证明书7888份,发现和协调纠正刑期计算错误案件65起,依法稳妥处理罪犯正常死亡案件,无一出现差错,保障了罪犯合法权益,维护了法律权威。在监狱刑罚执行工作中代表白银监狱与市检察院、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局等单位的业务往来中、在与罪犯亲属、社会各界的交流中,都树立和展示了监狱的良好形象。

二、坚守公正、依法办案的民警本色。张树俭常说:“监狱执法工作是保证法律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执法者,一定要依法办事”。某服刑人员因表现较好,监区民警为调动罪犯的改造积极性,在减刑间隔差10的情况下,希望他网开一面,他说“执法工作就要一把尺子量到底”。2015年4月,在核对某监区的计分考核材料时,检查出合计栏跟日考核的得分相差0.1分,立即要求重新填写以保证执法文书的严肃性。2008年4月张树俭和同事办理移交暂予监外执行罪犯何某,了解到何某母亲年事已高,接下来还要给何某治病,生活确实困难,张树俭在请示监狱领导后,他向同行的当地派出所民警借了2000元,与自己的200元一并交到何某母亲的手里。

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张树俭负责的工作既繁杂又敏感,面对同学、朋友多次的说情和服刑人员家属的送礼,他都严词拒绝。2011年春节,他完成值班任务正月初二回到平凉老家陪80多岁母亲过年,正月初三,接到监狱关于一名服刑人员突发心脏病死亡的电话,怀揣着对老母亲的愧疚立即赶回了监狱,及时妥善处理了罪犯死亡事件。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兰州打工近一年,他经常去兰州出差,都没有顾得上去女儿单位看看孩子的工作、住宿情况。在张树俭的心中,工作的事最大,既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打的唯一的一个电话是让同事替他值班,没想到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

四、敢于担当、恪尽职守的职业操守。张树俭始终将刑罚执行这项重要而庞杂的工作揽在身上、扛在肩上。张树俭同志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和无怨无悔的奉献,他用行动诠释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他是公正廉洁执法的典范,他用忠诚践行了共产党人的使命,他用生命诠释了人民警察的宗旨。2015 年11月张树俭同志被中共甘肃省委追授 “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6年8月被司法部追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模称号。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