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监狱改造时,服刑人员蒋某因抗拒改造、吞食异物等行为被列入顽危犯名单;服刑两年后,他不仅找到自己的改造方向,还被监狱评为“改造积极分子”。
你知道在这两年里,这名服刑人员是怎么转变的吗?
初进监狱
2015年1月,17岁的蒋某因犯抢劫罪来到省未管所服刑。刚进未管所时,蒋某内心很抵触,不与他人交流,时常装病不参加学习和改造活动,甚至为了逃避改造偷偷吞食异物,管区民警多次对他进行教育谈话但收效甚微,在蒋某种种抗改行为之下,他被管区列入了顽危犯名单,严加看管。
三个月后,蒋某从专门收押新犯的五管区被分至三管区三分管区继续服刑改造。蒋某转队那天,来接他的是三管区民警龙杰。
暗中观察,了解原因
龙杰将蒋某接回管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查看蒋某的副档以及入所以来所有的改造资料,以全面客观的了解蒋某入所改造以来的情况。了解后,如何打开这名服刑人员的心扉,成为民警龙杰的“头等大事”?想到两人的年龄差距不是很大,龙杰便不时以同龄人的语气,“不经意”的和蒋某闲聊,并暗中观察蒋某日常改造的一举一动。
渐渐地,蒋某开始有些信任龙杰,在一次教育谈话中,他主动告诉龙杰,自己以前之所以抗拒改造,是因为在入狱前曾听别人说监狱是一个非常黑暗没有人性的地方,犯人在这里吃不饱、穿不暖、还会被老犯欺负……进来以后害怕被欺负,陌生的环境也让自己内心很迷茫,没有目标,不知道该怎么办。说到这里,龙杰心中明白了,蒋某抗拒改造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之前了解到一些关于监狱的负面虚假信息,出于人在陌生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抵触警官,抵触改造;二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改造目标,缺乏改造动力和积极性。
掌握原因 对症下药
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事情就好办多了,虽然此时的蒋某仍然存在有逃避改造的错误想法,但相比之前已不明显,行为上也收敛了许多。龙杰认为只要教育引导得当,消除蒋某对监狱的误解,利用他的爱好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其树立改造目标,促使其自觉积极改造,一定能够让蒋某和过去说再见!
接下来的日子里,龙杰除了时常找蒋某教育谈话,劝导他放下思想包袱,安心投入改造外,决定从该犯的兴趣爱好入手。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他发现蒋某的思维比较活跃,渴望被人关注,且自身爱好广泛,喜爱唱歌等等。龙杰决定从蒋某渴望被关注这个特点入手,激发其学习兴趣,他建议蒋某试着写作,向未管所的狱内刊物《星星报》投稿。起初蒋某很积极,写了许多稿件去投稿,但都没能得到编辑的采用,他有些气馁,整个状态又变得些焦躁。
化解困难
改造刚有起色就遇到困难,为了解决这个困难,龙杰找来往期的星星报,带着蒋某一起阅读,找寻与中稿文章的差距;为蒋某借来关于写作的书籍,教他如何运用修饰词语,指导他修改文章……终于,蒋某投稿的文章在《星星报》上刊登了。拿到报纸的那一刻,蒋某非常激动,因为他感到了自己并不是毫无价值。那段时间,蒋某积极参与各项改造活动,人也渐渐开朗起来。
事实上,想要改造好一个罪犯哪有那么容易,好景不长,不知道蒋某是写腻了,还是写作能带给他的自我认同感不强了,或者是其他原因,蒋某又变得寡言少语,慢慢没了之前的积极性。令人欣慰的是,其实蒋某对自己状态的变化也很着急,他主动去向龙杰汇报思想情况,自从自己写的文章被刊登几次后,蒋某感到自己又没了改造目标,加上之前有过抗改行为,他担心会对申报减刑有不好的影响,内心又迷茫了起来。听闻后,龙杰告诉蒋某:“过去的已经过去,人要学着往前看,向前进,这样才会有进步;要学会自我成长,别给自己找太多借口,这一个小目标完成了,可以树立下一个小目标,总之,最终的改造目标就是要让自己变得成熟有担当,这是你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某一次,管区准备组织服刑人员开展节日活动,龙杰希望蒋某能参与其中,收获成长,龙杰帮助他一起准备,不断彩排,但蒋某心理素质不好,只要人多他就容易忘词。
为了鼓励蒋某,龙杰提出与他上台一起唱,这期间,龙杰一有时间就找来蒋某,教他如何唱歌,和他一起练习演唱曲目。经过一个月的努力,蒋某从紧张忘词变得轻松自如,顺利地和龙杰在晚会上把表演完成。
经历过这次活动,蒋某似乎成长了不少,他还是会经常找到龙杰“聊天”,内容是反思自己之前的错误行为和错误思想以及讲述自己今后改造的努力方向。而龙杰也会仔细聆听他的想法,然后加以总结,把自己的对蒋某的一些建议和看法说给他听,鼓励他继续积极改造。去年,蒋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评改造积极分子,这是他改造中的一大进步,拉近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
不久前,蒋某又一次调至其他管区继续服刑改造,走之前,龙杰告诉蒋某:“不管未来的日子会发生什么,都要抱着一颗乐观的心走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你自己和那些关心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