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监狱作为一所关押重型犯的高度戒备监狱,近年来,押犯结构日趋复杂,危险类罪犯在全省监狱中占比最大,同时高危类、涉黑类、邪教类、危安类、限减类、港澳台及外国籍罪犯的绝对数量和相对占比也居全省前位,特别是今年刑罚执行政策调整的重大影响,使得改造和反改造的矛盾在监管战线异常尖锐,教育改造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极具挑战。为此,新一届党委提出了“从心开始,从新开始”的教育改造新思想,并在省局“知善行善,从心开始”主题教育活动的助推下,围绕“人性本善”的理论基点,创建了以“心”文化为核心的改造新阵地,部署了罪犯教育改造的“攻心”持久战,对接“治本安全观”总要求落实落地。
新理念注入“心”管理
新变化,新考验,“心”管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渭南监狱在罪犯管理中面临的问题较为突出,无刑事激励机会罪犯增多,“三无”病犯兜底任务沉重,日常管理难度大,教化任务艰巨,统一改造共识迫在眉睫。为此监狱提出通过“四种形态”衔接“四分教育”来巩固改造阵地的新理念,“四种形态”是对罪犯危险性评估的深化应用,是以“知善行善,从心开始”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在面上遵循因人施教、以理服人、循序渐进的教育改造原则,关注每个监管对象内心的变化和成长,更注重情感沟通、管教智慧与艺术的应用,在点上坚持惩罚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三大手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顽危犯挂牌攻坚、主题教育、家庭关系修复计划、亲情帮教、特困服刑人员家属走访等系列活动教育转化极少数罪犯,“团结大多数,主攻一小撮”的策略不仅凝聚了绝大多数罪犯的改造共识,也明确了干警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新理念融入了“心”管理,打开了新局面。
新举措营造“心”环境
心随境转,监狱新一届班子把优化改造环境作为罪犯教育改造的战略支撑工程,通过“打造样板车间、创建示范监区、建设标准教育堂”等系列措施优化狱内环境。在路牌、墙体、电子屏、狱内报刊、电视联播平台开辟了宣传阵地,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心”文化的教育;设立了正心路、育心路、尚德路、习艺路、明礼巷、诚信巷等路牌,挖掘了道路文化内涵;按照省局教育智能化的总体部署,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了标准教育堂,优化了学习环境;通过示范监区创建,统一了生活用品,打造了标准内务柜,标准监舍,优化了生活环境;通过打造样板习艺车间,升级劳动配置,安装冷风机,加强劳动保护,优化了劳动环境。全方位、立体式、板块化的优化措施为主题教育营造了浓厚的环境氛围。
新标准打造“心”课堂
教育改造罪犯是监狱工作的中心任务。今年以来,渭南监狱借鉴“供给侧”改革的理念,积极改进罪犯思想教育,从罪犯改造实际需求出发,从议教组教施教各个环节发力,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课堂,监狱领导上大课,业务科长上讲台,监狱长和分管副监狱长主讲“示范课”,主要业务科长、驻监检察、基层骨干力量带来20余堂“精品课”,使教育从“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转变。监狱结合主题教育开设了“育心文化”大讲堂,通过“一监区一特色”活动创建,打造了“一周一典故,一典润一德”和“日行一善,月习一德”两个系列栏目,形成了“主要领导系统讲、职能科室强化讲、理论骨干重点讲”的层层递进局面。推出了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清单式笔记本,通过一个字、一个典故、一句格言、一点思考、一个计划和一个总结的具体书面任务,引导罪犯积极融入主题活动;“心”课堂有新成果,在教育的引导下,服刑人员一方面积极进行文艺创作,自编自创歌曲12首,陕北说书剧本17个,相声8个,小品10个,情景剧8台,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积极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考点三十三年来,共计5668名服刑人员参加了考试,132人取得了大学专科、本科毕业证书,更有多人获得双文凭,渭南监狱成了刑期变学期的典范单位。
新成果助推“心”成长
通过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监狱收获三大成果。一是罪犯改造成效明显,服刑人员的精神面貌、行为养成、内务卫生有了明显改观,狱内秩序明显转好,极端改造行为明显减少,在示范监区设立的“诚信超市”运行良好,积极向上、向善成了大多数服刑人员的共识;二是实践成果丰富,塑造了“育心文化”教育改造新名片,以“心”文化为核心的系列教育改造方法正在逐步实施,有效引导了服刑人员“知善行善,从心开始”;和危评工作实现了有效衔接,通过“四种形态”衔接“四分教育”推进分级处遇,创建了以“心诊、心桥、心矫”为主系统的服刑人员“心疗系统”,丰富了实践基础;三是理论成果丰富,通过实践摸索,将工作经验总结为理论成果,推出了《服刑人员应知应会手册》、《服刑手册》和《优秀改造周记百篇》、《教育改造简明画册》等规范和引导服刑人员改造的手册;同时集合骨干教育力量的智慧,协助省局编写了《育心文化》罪犯改造专用教材,受到厅局主要领导肯定,被列为全省监管场所开展主题教育的辅助教材。攻心治本,监狱将在教育改造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开辟“心”阵地,实现向社会输出“合格产品”的总目标和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