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监狱五举措强化提升劳动现场管理水平

时间:2017-10-26信息来源:乌兰监狱作者:

习艺车间是服刑人员劳动改造的特定场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服刑人员改造的效果和质量。乌兰监狱在日常管理中狠抓习艺劳动现场管理,通过强化细化五大举措,不断提升劳动现场管理水平。

一、以强化考评为总揽,力求机制健全。监狱根据《7S管理规范评分细则》,结合服刑人员特定劳动现场的特点,不断完善相关现场管理制度、现场绩效考核评分办法以及评分标准。将现场管理纳入监狱对监区、监区对分监区考核内容,同时与分管民警工作绩效挂钩,并对执行7S情况较好的服刑人员进行表扬和奖励,努力构建健全完善的7S管理推进机制。

二、以细化考核为抓手,力求考核到位。监狱将7S现场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基础管理,加强日常考核。监狱成立组织机构,监区成立自检监督小组,设置专职与兼职7S现场管理员,围绕“7S现场改善提升记录”、“7S问题整改及时率”等关键内容,定期对监区劳动现场7S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三、以强化整改为动力,力求提升到位。监狱在推进7S管理过程中,通过抓好劳动现场的细节改进,提升工作效率,节约资源材料。同时,对检查出来的问题,监狱狠抓整改落实,力求现场发现、现场整改、事不过夜,确保在日常点滴中提升管理水平。

四、以细化目视为依托,力求直观形象。监狱围绕形象直观、信息传导高效的目标狠抓目视管理,在劳动现场安装7S标识牌和定置图,通过直观、醒目的标识进行目视管理,进一步规范了监区7S现场管理的基础工作。

五、以强化素养为支撑,力求保障到位。监狱紧紧围绕服刑人员“素养”提升,紧扣劳动现场实际,提出了“积极改造、纪律严明、诚实守信、富有激情、善于学习、技艺精湛、严格执行”的素养要求,7S现场管理得到有力的支撑和持续推进。

乌兰监狱自开展7S现场管理工作以来,取得较好成效。服刑人员行为进一步规范,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罪犯的改造质量也有了进一步提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