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朝着人间幸福的方向,发出一声声情与法的警示;他,拖着病痛的身躯,托起永不倾斜的公正天平;他,不分日夜冬夏,拯救那一个个深陷黑暗的迷失灵魂;他,舍弃了小家,奋战在十九大安保的战场之上,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谱写出监狱事业的新篇章。
他叫牛晴,今年33岁,中共党员,一个土生土长的新疆儿子娃娃。2010年,他满怀着对监狱事业的一片热忱,光荣的加入到监狱人民警察这个大家庭,在乌鲁木齐未成年犯管教所监管一线一干就是七年。
熟悉牛晴的人都喜欢亲切的叫他一声“牛儿”, 这恰恰应和了鲁迅先生的那一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评语。作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80后小伙,他把青春澎湃的朝气,永不言弃的拼劲,无私无畏的果敢注入到监狱工作的点滴之中。七年的时光里,数不清多少个平凡的日子,他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巡查、谈话、数据分析这样的工作常态;数不清多少个万家灯火的寂静夜晚,他值守在监区,警惕的关注着犯群中一切动向;数不清多少个合家团聚的节日,他选择留在岗位,默默承受着和家人分离的痛苦。从懵懂青年到监管骨干,从普通民警到中层领导,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而坚定。2017年7月,由于表现突出,经组织推荐,群众评议,牛晴开始担任一监区代理副监区长。
作为业务骨干,作为监区领导,作为中流砥柱,牛晴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他主动要求将监管安全、生活卫生、党建政工等工作一肩挑,用他那并不宽阔的臂膀,扛起了监区的半边天。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各项任务接踵而来,牛晴更是忙的马不停蹄,喘不过气,他时常感觉自己左胸口隐隐作痛,但紧张繁忙的工作,让他根本没有在意。细心的同事们发现他已经好几个星期没有调休,当问起他时他总是说再等等,这一等就等了足足三个月。
监管事业是一场永不止境的马拉松,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结点。在这条充满荣光的荆棘之路上,有太多太多的民警因为过度透支身体而倒在岗位上,有太多太多的民警因为忙于工作而耽误了病情。而这一次,病魔悄悄向牛晴袭来。
9月28日,监狱组织民警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凡事冲在前面的牛晴自告奋勇报名参加,在中心血站成功献血300cc。此时十九大安保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监狱的工作容不得有半点差错。参加献血的同志没有休息一天,立即又返回了忙碌的工作岗位。当天下午,还没有从献血的虚弱中恢复过来的牛晴突然接到了医院的紧急电话,告知在体检中发现他的左胸肺尖处有纹理和索影,怀疑是肺结核,要求他立刻到医院做进一步详细的检查。他没有放下手里的工作,甚至还值了一个班。直到第二天上午交接完工作,把前一天晚上发病的服刑人员送到医院,他才匆匆赶到自治区胸科医院复查,经过一系列的诊断检查,痰培养筛查,他被确诊为左上肺继发性肺结核,必须立即入院治疗。
确诊的第二天一大早,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住院的时候。他戴着口罩出现在单位门口。因为当天他是监区带班领导,强烈的责任心让他寝食难安,但是他又怕把肺结核传染给了战友,左右为难的在监狱门口来回徘徊。前来上班路过的民警职工把他团团围住,纷纷劝慰他住院治疗,但他始终不为所动。直到所长郭福江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的说:好好养病,我们等着你健康归来,他才打消了继续工作的念头,在监狱大门把自己的工作一项一项详细的交代给监区的同事们,特别是近期开展的向“三股势力”发声亮剑和“两面人”专项活动的专档中,谁的材料问题查找不到位,谁的剖析的不深刻,谁的整改措施还不具体,全部交待清楚后,他才依依不舍的去办理了请假手续。这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在监狱门口上演的这一幕深深印刻在乌鲁木齐未成年犯管教所每一位民警职工的脑海之中,成为这一支纪律之师钢铁意志的最好的诠释。
10月1日上午,牛晴正式住院治疗。平时忙碌惯了的他在病床上也闲不下来。每天一到十点二十准时打电话到监区询问工作情况,因为这个时候刚好开完监区的交班会,新的一天工作刚刚开始,只有确保监区监管安全、工作正常运转他才能够安下心。平时难得空闲的他躺在病床上,打开电视把“砥砺奋进的五年、不忘初心、强军”等“十九大”专题片看了个遍,好好的进行了一次政治品格、理想信念的洗礼。每每看到祖国这5年的飞速发展、迈向辉煌,每每看到习主席心系百姓、不忘初心的亲民爱民情怀,每每看到国家在军事、经济、外交上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都会让他兴奋不已,恨不得立即出院,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十九大安保维稳的决战决胜之中去。
休息,对于新疆监狱人民警察来说无疑是一个奢侈品。但在休息和工作的天平中,牛晴和无数民警一样都会毫不迟疑选择继续在岗位上战斗,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着新疆监狱人忠诚担当、勤勉尽职的热血,这是我们对党和人民庄严承诺无声的回答。住院后第6天,他稍感病情好转,就跟在主治医生后面,一遍遍追问自己可否出院。肺结核患者一般要入院30天,最少的也要观察15天。没有得到出院的许可,他难过的一晚上没有睡着。到了住院的第9天,当得知通过输液和吃药治疗,疾病已经没有传染性后,牛晴兴奋异常。通红的眼睛闪闪发光。他拉着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的手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从监狱安全在维稳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谈到那些奋斗在监管一线战友们感人的事迹。他把平时政治学习的精华像上党课那样给主治医生原原本本讲了个遍。只有一个目的:既然疾病已经不传染,他希望能早点出院,回到岗位去。足足一个小时的时间,这个铮铮铁骨的新疆儿子娃娃用他的真诚和敬业深深感染了医院的医生护士们,尽管他因服用结核药而产生了反胃、皮肤过敏、尿酸值偏高等副作用,尽管他各项指标依然偏高、身体免疫力很弱。医生最终同意了他的出院请求,但是要求他按时服用抗过敏性药物和降低尿酸的药物,多喝水,多注意休息,每周来医院做一次“肝肾功”复查,每月来院做一次CT复查。九天出院,这也成为这个医院有史以来肺结核病人住院最短的新纪录。
在确保监管绝对安全的路上,我们新疆监狱民警个顶个的都是亚克西;但是面对父母、爱人和孩子,我们却各有各的愧疚和遗憾。刚刚出院的牛晴放下行李就要出门上班。妻子看着已经不足60公斤的爱人,眼泪不住的往下掉。但她什么也没有说,这些年,她早已习惯一个人抚养孩子,照顾老人,全心全力的支持丈夫的事业。6岁的小女儿嘉祺拉着爸爸的手不放。天真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是使命,什么是责任,她只是太想念爸爸了,想和别的孩子一样依偎在爸爸的怀里撒撒娇;太心疼爸爸了,想让他能够停下来好好的休息休息。“没有大家哪有小家,没有国家的安康稳定,哪里能有小家的阖家幸福,十九大马上就要召开了,监区那么多事情,我放心不下,只有到工作岗位上,我才能心里踏实。”当他头也不回的赶往监狱的时候,谁也没有看见他偷偷抹去的泪水。就这样,仅仅休息了十天,他又回到了熟悉而繁忙的工作岗位。
有人说,监狱警察的笑,是一种敢立潮头,笑傲人生的洒脱。监狱警察的泪,是一种无怨无悔、侠骨柔情的悲壮。只是他们的眼泪隐藏在笑容的背后,被坚忍不拔的强大气势所掩盖。其实,监狱警察也是普通人,他们家中也有爱人孩子,对于家庭他们心里也是满满的羞愧。但是既然选择了从警,他们就做好了随时奉献和牺牲的准备。
2017年10月17日,也就是十九大召开的前一天,他带着口罩和一大堆药物回到了单位,同事们惊讶的问道:“你为什么这么快就来上班?”他只是笑笑说,“我的病全好了,我可以来上班了,十九大安保,怎么能少得了我!”直到好几天以后,大家才知道,出院时医生给他开了20天病假条,他一天都没有休。
10月18日早上9点,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监狱组织除值班以外的所有民警职工集体收看开幕式。聆听着习近平总书记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工作报告,牛晴激动万分,从年初奋斗到现在,多少辛酸苦辣、多少汗泪交织,多少努力付出,不都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吗!他终于赶上这场盛会,和同事们一起来见证伟大祖国走向辉煌历史性的时刻。
保卫党的十九大,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牛晴的心中重若千金。他暗暗提醒自己,监管工作绝不能有半点差错。但是疾病不会说谎,回到工作岗位的他,常常因病连多走几步路都累得直喘粗气。一监区平时的工作量比较大,事情也比较多,个别谈话、亲情电话、入监通知书、服刑人员生活用品的发放、服刑人员就医……这些都需要有人去干,每每在这个时候牛晴就抢着去干,他说:“我生这个病,总是身上没劲,那些对体力要求不高的事情,我都可以去做,这样就能让其他民警去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只要这样才能干好我们的监管工作。” 一场疾病不但没有击垮他,反而使他以更加高昂的姿态、更加坚定的心态、更加的拼搏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监区的同志都被他工作热情感染,忘记了连续上班的劳累,忘记了长期没有休息的疲倦,筑起确保监管绝对安全的铜墙铁壁。他就像竖起的一面光辉的旗帜,指引着全所的每一个人忘我的把每一件事做到做好。
历经沧海桑田,风风雨雨,牛晴从一个大学毕业怀揣梦想的有为青年,磨练成一个成熟稳定、坚定信念的监狱人民警察,他是全疆监狱系统千千万万人民警察中的一个缩影,他们在“十九大安保”这场硬战中舍小家、顾大家,时刻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监狱绝对安全,为党的十九大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们的警徽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他们的信仰在伟大祖国的上空飘扬。他们的警徽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他们的信仰在伟大祖国的上空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