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监狱七监区C03管区的责任警察是二级警司胡志猛。每天早上六点半,天还没有亮,胡警官就在赶往上班的路上,他必须在七点半服刑人员出工之前到达监舍。早上七点半,小胡和同事们确认人数正确之后,就开始对自己的责任管区―C03管区进行例行检查。
胡警官身后的就是自己的管区,
在七监区,共有18个管区,也就有18名管区警察
C03管区共有服刑人员人数28人;区域设备有:缝纫机19台、工作台8个、流水线3条;区域工具有:大剪刀19件、小剪刀7件、镊子2个;区域设施有:柱子3根,灭火器8个,电脑2台,消防水桶2只,消防栓1个。这些数据胡警官都熟记于心,这些设施也是登记在他的责任清单上,他必须管理的那一部分。
照例检查完之后,小胡可以休息一下了,坐在执勤台上,喝口热水,这时才是一天工作的开始。
喝一口水,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从服刑人员开工的7点半到12点之间,小胡就在C警区内不断巡逻,其间有两次点名,在第二次点名的时候,小胡对C区的罪犯进行了以“遵守监规纪律、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主题的简短教育。
和管区内的服刑罪犯交流,了解每日的犯情动态
中午12点,服刑人员集中就餐,小胡和其他警官到就餐地点进行监管。
服刑人员就餐时,管区警察监管整个就餐地点
整整一上午不间断的巡逻,警官们一刻没有闲着。在服刑人员吃完饭之后,虽然小胡又将开始整整一下午的巡逻,但是这时他的心情是轻松的,因为只要认真的完成下午的任务,明天就可以休息了。自2017年以来,昆明监狱将更多警力沉入基层,确保了一线警察休息得以保障,这种颇具人文关怀的举措不仅深得人心,还摒弃了以往疲劳战术带来的危害,使监管安全真正得以保障。
下午01时开始至17时,是巡逻警区的时候。几个其它管区的服刑人员向小胡警官反应情况,他将情况记录下来,及时报告1号岗警察。实行警区制以来,服刑人员最满意的一点就是这一点,警官天天在面前巡逻,和警官的接触比以前多了,有问题可以及时反应、及时解决,不像以前等责任警官到了,可能事情已经晚了。
监区办公室内的警区划分图,是工作的好帮手
下午05时30分左右,小胡照例查阅一遍自己管区的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被套就3道工序,最难的是上拉链。C03管区的产品单价多少?劳动任务是多少?劳动任务是高了还是低了?这些问题小胡了然于胸。
学技能 精管理 图为胡警官正在缝纫
充实而忙碌的一天很快过去了,下午06时准时收工,小胡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这只是昆明监狱一线警察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从2017年开始,昆明监狱推行区域管理,在监区分设警区、和管区,细化安全管理网络,并以管区为基础单元,对人员分布、工具分布、设施分布等情况作了详细的划分和界定,切实做到了职责分工明确。管区就像一块块责任田划分到每个警察,警察负责自己田地里的耕耘与收获。一个警察一个管区,根据工作实际,几个管区合并为一个警区,管区与警区既分工明确又协同作战。
昆明监狱七监区监区长耿磊说:“以前在监区,现场警察只需要会点名,在管理罪犯时不想管、不会管、不敢管,实行区域责任管理,以警区制、管区制改变了这种现象,调动警察主动去管,认真去管,关心监区的安全,关心监狱的发展。”现场警察表示,干了多年的现场警察,管理做到如此精致实属不易,感觉既新鲜又有挑战性。在询问服刑人员对监区实行警区制的反馈时,服刑人员黄某说:“现在警官们的管理更严、更规范了,有事找警察也方便了。”
巡逻检查时指挥服刑人员将生产区内的材料摆放整齐
在工作中多思考,勤实践,只有积极改进管理手段,才能适应监狱发展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实践证明,区域管理的实行,提高了监区警察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监狱的整体管理实力,有效保障了监管安全。一年来,昆明监狱坚持“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重心下移基层”,抓基层、打基础,优化监狱、监区、警区、管区四级管理,管理措施持续细化,细化安全责任单元,拧紧了每一根安全“螺丝钉”;抓重点、求突破,切实落实“四个导向”,积极践行治本安全观,大力推进“四防一体化”建设;压责任、促落实,不断健全“五项机制”,全狱维稳定力和监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了连续18年零9个月“无罪犯脱逃、无狱内重特大案件、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无重大疫情”的“四无”目标,监狱持续安全稳定,各项工作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