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的最后几天,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了一个词,叫节日丧。它的意思是说,一到节日会有失落的心情,提不起劲去庆祝,也不想群发祝福消息。一个短短的解释,像极了一面可以看穿人内心的镜子。一年又过去了,谈不上不舍,但却在新年的第一个夜晚辗转难眠。想想成家以后,就没有跟自己的父母过过一个年,每年临近春节,电话这头:“妈,跟我爸说一声,我今年春节不回去了……”电话那头:“嗯,那你好好工作,别忘了好好吃饭啊……”
记不清父母亲多少岁了,冷不丁问我一句,我还真要掰掰手指算一算才知道,因为从来也没有帮父母亲过过一个生日;记不清父母亲几时满头白发了,有没有跳广场舞和打麻将的爱好,因为从来没有好好端详过父母亲,也没有真正了解过他们的喜好;记不清上次主动给父母亲打电话是什么时候了,因为每次都是父母亲打电话过来给我,嘘寒问暖地说这问那;记不清父母亲穿多大裤头的裤子,穿多大码数的鞋子,因为似乎已经有好几年没有给他们置办过衣服鞋子了,每次回家都是胡乱塞些钱给他们,以为这是最好的报答,是孝顺……殊不知,当我们成长的速度比不过他们老去的容颜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温暖,有时一个电话,一句话,春节假期的一次小聚就足矣!对,今年春节,回家过年!
最近的几次打电话,总听到爸妈说起谁家的女儿回家乡工作了,工资虽然没有大城市高,但至少不用在外面租房子住,一家人的聚会再也不用等到逢年过节才能实现,吃穿不用愁,还能存下点小积蓄,我听得出来,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有多么希望,回家乡工作的那个人,是我。
关于这件事,我们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激烈的交谈,可每次一讲到这个话题,都会有看似不经意间的暗示,他们一边说着只要我开心就好,一边又藏不住内心的真实想法,这种感觉,还挺让人难受的。我一直明白,父母渐渐老了,希望儿女在身边无可厚非,可我有什么办法,我能做的就是常回家看看。对,今年春节,回家过年!
前两天刷屏朋友圈的《三分钟》春运故事,勾起了我对“年”和“家”的万般思绪。故事的女主角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同时也是一名列车乘务员。因为春节值班,这位妈妈已经连续好几年错过了和儿子一起过年的机会。而这一次,妹妹和孩子打算趁停站三分钟的空隙,在站台上和她见上一面。短片拍摄于重庆菜园坝火车站,短短几分钟的视频,看完直戳我的泪点,我在想假如相逢只有三分钟,我是否会像视频里的主人公一样,拼尽全力和家人见上一面,我真的不知道,或许不会又或许会。
“如果你有梦想,你就要去捍卫它。” “你要挨妈妈打吗?你要一直这样吗?谁能容忍你这些,谁?妈妈!妈妈活久一点,容忍我这一切就好了。” “有一天,爸爸不陪你了,你会想我的是吧,我会想你的。” “爸爸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所以,我的女儿就稍微体谅一下。” “有些人会渐露平庸浅薄,有些人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后,其他人就不过是匆匆浮云。” “在我看来,最好的事就是你能找到一个,他爱你原来的样子,不管好脾气坏脾气,丑也好漂亮也罢,帅气或是其他什么,放个屁他都会找出点灿烂,这样的人才值得你去跟随。”……这是我看到过的很多电视剧或是电影里面让我眼眶湿润的父母亲对孩子说的话语,如今再次看到,还是会不觉泪流。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在这冷酷的世界上,让人维持生存的体温,能够活下去的,不是那些了不起的名言,而是家人带有体温的温暖的一句话。”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自顾不暇,没有人会在意你的感受,你的苦楚,也不过是别人眼里的笑话,别人不会感同身受,唯独只有我们的父母亲,他们会包容我们的一切,会为我们哭,为我们笑,他们会一直都在,在我们需要的任何时候,想想我们,真正为他们做过些什么,想来似乎少之又少。对,今年春节,回家过年!一句“爸,妈,我回来了。”已然胜过万语千言。
小时候,家是一天的起点和终点,那时的我从没想过离开家是怎样的情景,只是觉得外面的世界或许很大,或许很自由。长大外出求学后,家是寒冬和仲夏,除去到处和同学疯玩的时间,在家陪伴父母的日子其实屈指可数,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只是同伴成行永远不会是父母;工作成家后,家是三百公里的直线距离,偶尔回家小聚也都是匆匆忙忙,街坊邻里的有的甚至都还没有打过照面,短短时光里最美的温情却怎么也安定不了那颗漂泊的心。又是一年新春佳节,今年我们一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