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信仰 永不言弃

――读《走 到人生边上》后感

时间:2018-03-14信息来源:西江监狱作者:

近日,在朋友圈读到一句心灵鸡汤:生命的价值在于被别人需要,就如金钱的价值在于使用。这句话激起已活了大半辈子的我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和思索人生的意义。

然而,关于这个问题,相信有幸来到这个世上的人至少都会问自己一次吧。实际上,我从青春年少到现在步入知天命之年,就一直不断地问自己: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命的价值到底又何在?为什么总有人慨叹人生苦短,在大好年华时或因不堪学业重压,或因工作、生活不如意,而轻易地放弃仅有的一次生命呢?几十年过去了,但是我始终找不到最佳的答案。直到今天,我偶尔从家中孩子的书架上看到一本很富生命哲理的书――《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阅后似乎从中找到了些许较为满意的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96岁高龄时写的。她一生致力于读书、写作、翻译,即使在垂墓之年也乐此不疲。96岁高龄,对许多人而言,不是卧病在床就是到了极乐世界,即便身体还算硬朗,也没有几个还坚持继续做学问,做到生命不息,笔耕不止。而杨绛先生做到了,单凭这一点,我未打开书本,看着纯白的封皮,就对这个活了105岁的老人肃然起敬了,暗里思忖: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笔耕不息,写作不止呢?待我缓缓地打开书本,悉心拜读之后,似乎从中悟出了一些缘由……

先看“前言”中的娓娓叙述:我已经走到人生边缘边缘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没有了”……而我想不明白:人死了就是什么都没有了吗?难道连灵魂也不存在了吗?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到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带着这些问题,杨绛先生在书中的主体部份,详尽地从神与鬼的问题、有关人的问题、命与天命、人生实苦和人生的价值等11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自问自答了一些令诸多世人深感迷惑、难解的问题。如:关于“神与鬼的问题”,她认为在崇尚科学的今天,也要相信大自然的神明;而“鬼”也不能因为我们看不见而断为不存在。关于人的问题,她认为人是有灵魂、有个性、有本性的,是灵魂和肉体的相互结合,是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但最终灵性良心会占上风。关于对人生的认识问题,她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人生有命,人生实苦,人需要修身,灵魂需受锻炼。关于人生价值问题,她认为人生的价值取决于个人的信仰,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有了信仰,对人生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有了信仰,上帝就在心里了;有了信仰,相信灵魂不死,就有永生的希望。

至此,我们对杨绛先生矢志不移,生命不息,写作不止的举动有些理解了吧?我想,她不仅仅是为了充实生活,丰富生活,而且更是对一种信仰的执著追求,人生价值的充分体现。正如她在书里所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价值,价值体现在灵魂上,而不是单纯的外表物质上。而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要相信灵魂的永存,相信灵魂的永存就必须要有信仰,只有有信仰才能追求并且实现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但信仰,并不是单纯的有信心,也并不是一两天就能拥有的,它需要经过不断的锻炼而来的,只有在不断的锻炼中而愈加坚信。

而我呢,我的人生信仰、人生价值观在哪?目前,在年龄上与她写该书本时相比,还相差甚远,但人生心态已比她老多了。回想几年前,我还有点劲头,比较热衷于写作,时常在监狱局域网 、监狱信息网等媒体发表一些拙作,或宣传所在监区的工作业绩,或感悟生活的点点滴滴。而现在,连监狱局域网几乎也没有了我的名字的出现,偶尔浮浮头,露露脸,也是为了完成作为监区通讯员的任务。因为与层出不穷的芸芸年轻人相比,我觉得自己真的老了,思想也迂腐、落后,该辍笔让贤了。直至今天知晓杨绛先生96岁高龄仍孜孜不倦,坚持笔耕,写出《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我才从梦中惊醒过来,觉得自己还不算老,仍可以发挥余热。她在监狱开展的这次“读书月”活动中,偶然出现在我人生旅途上,将犹如一座灯塔,不断照亮我今后的人生之路,促使我继续努力前行,像她那样,为坚守人生的信仰,为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写作的园地里一生驰骋,辛勤笔耕,永不言弃!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