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个李司法,我们需要的是,所有执法人员都能成为“李司法”。
3月15日,监狱组织全体警察观看电影《李司法的冬暖夏凉》。观后,有感动,但更多的是反思。
李司法作为我国司法行政系统基层工作人员的先进典型代表,在工作岗位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从早到晚为人民群众奔波。他获得的荣誉证书数不胜数,调解的矛盾数千起,但,终因劳累过度,心脏病突发,年仅50岁就与世长辞。
只有伤心和难受是无法抚慰李司法的英灵的,我们更需要在学习他的事迹中自省和反思。是什么导致了像李司法这样的好干部早早离开我们?怎样才能更好,更长远地为人民服务?
一个李司法是无法调解中国所有矛盾的。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安部门解决不了的难题需要他去调解,人民群众出现纠纷需要他去调和,大到违法犯罪,小到夫妻矛盾,都找他帮忙。他就像一个陀螺,一天到晚不停地转。
是什么让李司法的工作无形的增加?让他365天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一是缺乏法治观念的社会环境。在中国现今国情中,公众普遍缺乏法律知识。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太少,只凭自己的好恶和自身利益去处理事情。他们违法而不自知,就会经常出现抢占邻里宅基地、聚众闹事等违法事件。二是执法人员整体业务水平欠缺。李司法每天东奔西跑,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他的同事和公安部门没有能力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他不得已事必躬亲,把重担往肩上扛。三是缺乏真正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李司法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受人民信任,就是他能把每一件事都能落到实处,而不是走过场敷衍了事。他可以为了缓和一对有隔阂的父子关系,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劝说双方。可以死皮赖脸地赖着这对倔强的父子,绞尽脑汁想办法为他们创造见面和解的机会。看到这位老父亲住在快要倒塌的房屋里,李司法在大风夜里前去探望并把他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为了这位老父亲的安危,他把自家建房用的木头送给这位老父亲修缮房屋……他不停地奔走和付出,才最终感动了这对父子,挽回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
人们常说,“能者多劳”。这样的想法就会导致像李司法这样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干部担过重的担子。而其他能力不足的同志扯皮推诿,不干实事。如何才能减轻像李司法这些优秀干部的重担,避免为民服务的好公仆累死在工作岗位?
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执法人员一要加强对法律的宣传,让人民群众能用正确的方式去解决自身的问题,减少纠纷和冲突发生的数量。要求执法人员定期到农村、乡镇收集人民群众经常遇到的法律难题,为他们进行实际事例解答,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二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向有能力的榜样和先进典型学习。不仅要学习基本的法律业务技能,还需要学习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沟通能力,各个都成为能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三要以李司法为榜样,每位执法人员都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都能做到像李司法一样情系百姓。只有这样,才能让服务人民的担子分摊到每位执法人员身上,既保证服务的质量,又保障执法人员正当的休息权益,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