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起,自治区女子监狱服刑人员家庭走访工作正式启动,40余个家庭要全部完成走访,仅有健强的体魄、高昂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恰当的分工、协调的配合才称得上完美。
我们这一行,6个人,虽在单位大家相互熟识,但这样朝夕相处式的共同工作却是头一次。一路上,欢歌没有,但笑语不断,没有了出发时的拘谨,大家在十分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相互关心、相互配合,按照各自分工,竭尽所能的做好本职工作,虽然每天都做着重复的工作,但针对不同家庭,每一次工作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所有工作都自然而成,我们将彼此称为黄金搭档。
大家长:美丽古丽
每一项工作都有一个操最多心思,做最终决定,担最大责任的人,毫无疑问,我们这一行的这个人就是她——副监狱长美丽古丽,她多次参与走访工作,对前期准备、整体流程以及风险预测等方面十分了解。出发前,她多次就准备工作进行查看,及时纠正不足,完善缺失,确保所有工作充足有序。
走访路上,在工作中,她统筹安排、明确分工、周详准备,确保每一户走访工作有目的、有重点、有效果,最大限度的做好走访工作;在生活上,她及时关心工作组的每一个成员,哈师傅吃好了没有?小尤中暑吃药了没有?陈林能不能吃惯这里的饮食……每一个细节,她都考虑周全,像一个大家长一般,只顾付出,而忽视自己。走访的每一天都安排的很满,有一次从走访家庭出来已经是下午八点多了,返回住处到晚上十点多,连续多日的连轴转,让她成为了走访组第一个出现身体不适的人。在走访的第六天,她浑身无力,用她自己的话说“感觉要发烧,就是烧不出来”。即使这样,她每到一户,还是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与服刑人员亲属交谈,及时解答协调各类问题。工作结束后,返回宾馆,才又回到一个病号的状态。
开心果:尤丽吐孜
工作组中,走访经验最丰富的当属她了,我记忆里,只要单位有走访,她没一次不去。正因为她的经验丰富,才让我们在走访工作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她性格开朗,一路上说说笑笑,像一个开心果一样,让我们原本紧张繁忙的工作多了些调剂。而工作起来,她又认真细致,每去一户,她都会提前查看服刑人员的信件和资料,全面掌握走访家庭的信息,为更为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做足了准备。来到走访家庭,她总会先认真的核对家属信息,并为家属详细讲解到来的目的,介绍服刑人员的改造情况以及收集家属相关意见信息,认真记录家人的每一条建议。
她始终都是乐呵呵、笑嘻嘻的,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一般,而就在走访的第八天,她没了声音,上车就安安静静的坐在椅子上,到了走访家庭又耐心的与家属交流起来,或逗乐孩子,或解答家属疑问,谁也不知道,她已经连续几顿都没好好吃下饭了。陈林为她找来了藿香正气水,喝下后便安静的睡下了。第二天,好几天不吃早饭的她起的尤其早,她说我饿了,我笑而不语,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一路,又会多哪些故事,我很期待……
知心大姐:库尔班汗
她戴个眼镜,从外表看去是一个很严肃的人,而在有走访中,每到一处,她都会主动双手牵起孩子的手,像个知心姐姐一样,用充满童趣语言跟他们交流,她说这样孩子就不会感到害怕。在走访组中,她负责播放走访视频的,每到一处,她都会提前将每个人的视频影碟选出,即使电脑上有拷贝的,她仍会带上,她说这样双保险,不会出错。她总是从家属角度出发,想家属之所想,好几次有的家属因为种种原因,在赶来的时候我们走访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她都会十分耐心的再次打开电脑,为家属再播放一次视频,为家属再次介绍其家人的情况,让家属放心安心。这样重复性的工作有时候很耽误行程,但她却说:她们好不容易赶过来,我们反正都来了,多等一会儿没什么。话虽然简单,但话语背后是她那颗对服刑人员及其家人负责的爱心与责任。
走访中,我们俩始终住宿在一间房屋内,她经常会问我走访的感受和体会,比如你认为刚才我们走访的这两家有什么区别?造成这个区别的原因是什么?刚才这个走访家庭给你什么感觉?……很多时候,我们会从个人感受讲到文化、政策、教育以及工作职责方法等。回想这几年,她总是勤勤恳恳,无论是现身说教,还是国语授课,她都认认真真、耐心细致。曾经我问过她你为什么每一项工作都这么用心?她说我为我做的工作感到特别高兴,特别有价值,这份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去比拟的。
记录者:陈林
以前对这个去年新入警的小伙不太了解,自从踏上了走访路才发现原来小伙子专业不一般呐。他是这一行的记录者,走到哪里,他都会用他敏锐的观察力去捕捉镜头,因为语言不通,加之走访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实时翻译相对困难,因此,大多时候,他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去判断所录镜头的价值,在录制过程中,他什么姿势都有,站着、蹲着、趴着、把头伸出车外等一个摄像师该有的专业姿势一个不落。
走访中,我们交流相对较多,他是影像记录者、我是文字记录者,他给我讲宣传片的后期制作,我为他谈宣传片的整体文稿构思和内容,交流多了,我们自然对走访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合作愉快是我们说的最多的四个字,然后相视而笑,各自忙于自己的事情。每天晚上他都会按时将第二天所用器材的电充好,定期将录制的视频进行整理。工作之外,他总是少语,很多次我们出发前都会看看他是否已经上车,因为他安静的一点声音也没有。而谁会知道,他曾经有过三年教育电视台的专业摄像经历,几乎走遍了大半个新疆的他,拍摄的作品多的连他自己都忘记了。
领路者:哈小军
他是这一路走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没有他,我们去不了任何地方,他就是我们一路最为辛苦的哈小军——哈师傅。从乌鲁木齐出发到阿克苏、喀什、和田,一路上都只有他一个开车师傅,我们坐车的都觉得辛苦,他的辛苦劳累更不用多说了。一次,我们从服刑人员家庭出来已经八点多了,我和邻座的库尔班汗高兴的击掌说到今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了,耶~,从前方传来哈师傅的声音:你们的工作结束了,我的工作还没有完成,顿时,车内笑语中带了一些敬佩。
这一路,他承担的角色其实不单单是一个驾驶的师傅而已,每到一处,他都会和我们一样,来到家属的庭院中,我们开展工作,他和当地工作人员负责我们的安全,直到走访工作顺利完成。一人双责,他从没喊累。直到完成泽普的走访工作后,返回住处,他第一次说了自己不舒服,需要休息一下,那天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跟我们出去吃饭,而是简单的吃了方便面后就休息了。当我们正在讨论替他分担驾驶工作任务的时候,第二天他又像平常一样,早早起来吃过早餐后,把车窗玻璃擦的锃亮。下一个工作地点是近三百多公里以外的另一个地区,哈师傅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
观察者:蒋海春
我是这一路的文字记录者、观察者,起初我带着好奇与热情主动报名参加了这项工作,从前期筹备到顺利开展,一路下来,我看到了被教育者背后那个真实的家庭,看到了南疆基层百姓生活的不易,看到了那些为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日夜奋战的各族干部,更看到了国家、政府和各省区对新疆发展稳定给予的强大保障与支持。
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者,也许我能做的真的不多,但用心做好本职工作,哪怕是很小的内容,我想于我而言都是十分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走访,让我更加真实的了解现实;
走访,让我更加懂得教育的真谛;
走访,让我更懂珍惜当下美好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