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浙江监狱文化发展成就刍议

时间:2018-11-29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司法部政府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进程,浙江监狱文化经历了传承、创新、发展的不同阶段,从文化元素到文化力,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不同领域,为监狱安全稳定、执法规范管理、改造宗旨落实,特别是近年来平安监狱、法治监狱、智慧监狱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视察浙江省女子监狱时对浙江平安监狱、文明监狱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提炼精神,凝结成果,展示风采,浙江监狱精神文化发展与时俱进

  一是与时俱进,传承发展,提炼形成浙江监狱精神价值体系。监狱文化主导性决定了民警精神作为监狱精神的本质特性。浙江监狱精神在改革开放前期阶段体现为解放思想、团结拼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特点,改革开放深入发展阶段集中表现为“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甘于清苦、乐于奉献”的精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作为监狱发展灵魂的观念愈益深入,浙江监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干警价值观、浙江司法行政系统“忠、勇、严、实、新”的职业精神,本着传承历史、尊重基层首创的原则,提炼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形成了以“四特”精神为遵循的发展理念、安全理念、改造理念、企业理念、治警理念等比较完整的价值体系,以及监狱单位各具特色的文化发展体系。

  二是依托组织、协会、报刊、网络平台,凝结了浙江监狱理论研究、文学艺术的发展成果。形成了《浙江监狱》杂志、《浙江东方警苑报》《监区建设》《浙江监狱政务网》《浙江新生报》《心理导刊》等省局一级研究、宣传的平台。其中《浙江监狱》创办于1987年,作为一本综合性的机关刊物以监狱理论研究为主,是浙江监狱学研究的最主要载体,成了浙江监狱理论研究的常青树。《浙江新生报》创办于1955年,复刊于1982年,成了宣传改造宗旨、教育启发罪犯的重要载体。全省监狱单位自办刊物、网站成为基层单位重要文化阵地。文化组织推动了文化创新。浙江监狱出版了《浙江监狱史》《浙江监狱工作回忆录》《浙江监狱文化建设研究》等文化建设系列丛书等一大批著作,理论研究在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涌现了一批理论研究和文学艺术方面的重要人才。2012年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理论研究十百千人才”评选活动中浙江省3人被评为监狱理论研究带头人、9人被评为监狱理论研究专家、48人被评为监狱理论研究骨干。司法部局2014年组织的“放飞梦想重塑新生”文化活动中,浙江省监狱选送的的94件服刑人员作品获一、二、三等奖,获奖数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其中17件作品荣获一等奖,与山东、云南并列第一。

  三是先进模范典型集中表现了浙江监狱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在监狱工作的恢复发展、布局调整、体制改革、文明监狱创建、调遣罪犯、抗击自然灾害等重大活动中折射了浙江监狱文化的极大魅力。浙江省监狱局于2014年底被司法部记集体一等功,这是上级对浙江监狱锐意创新、真抓实干、创造性开展工作,推动全省监狱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肯定;乔司监狱连续两次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省女子监狱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省金华监狱被授予浙江省模范集体荣誉称号,以及系统内涌现的杨金仙、柯甫贤、董长青、周春华等大批先进模范都是浙江监狱精神的集中表现。

二、现代价值理念融入制度建设,丰富了监狱制度文化内涵,推动了制度文化的重大发展

  一是坚持核心价值观,表现出制度文化的先进性。在本世纪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浙江监狱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监狱工作,深入学习讨论贯彻政法干警价值观和浙江司法行政系统职业精神,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价值追求,使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践的动力,执法规范化水平有了跨越性发展,粗暴管理方式得到基本杜绝,促进了平安、法治、智慧“三位一体”新型监狱建设,为当前落实五大改造新格局提供了文化支撑。

  二是坚持制度建设“立改废释”,全面推进制度的科学性。特别是监狱法颁布实施后,浙江监狱认真落实依法治监的理念,以成立法制监督部门为抓手,全面建立健全了监狱刑罚制度、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保证了法律法规与基层实际工作的衔接,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的基本模式与治理思维方式。省监狱局在前期完成《监狱法律法规导读》《依法治监实务手册》以及监狱工作制度汇编等书籍资料的基础上,坚持“立改废释”的工作原则,定期组织制度清理整治工作,强化制度考试考核,保证了制度的合法性、科学性和执行力。

  三是融入现代管理思想,表现了监狱制度的开放性。浙江监狱管理注重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特别是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以破除“犯罪人格”和“监禁人格”、重塑健康人格为主要任务,以法治正心、矫治塑心、道德润心、情感暖心为路径的罪犯修心教育理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罪犯理论。善于借鉴当代先进思想与技术,全面开展智能化现代文明监狱创建,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科技在罪犯管教中的有效运用,建成了一批智能化现代文明监狱。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狱内矛盾处置、标准化管理、狱务公开等工作的创新,成了浙江监狱富有特色和成效的工作。制度的融合开放成了监狱工作创新的源泉。

三、彰显当代理念,围绕目标需求,推动物质文化建设崭新发展

  监狱文化依附于监狱的物质形态而发生发展。浙江监狱文化是浙江监狱长期建设的物质成果,是广大民警职工、服刑人员智慧的结晶。

  一是监狱布局、建筑、设施的规范化、功能性,彰显了当代监狱文化理念。浙江监狱以国家《监狱建设标准》为蓝本,细化了基本建设、信息化、大门管理、标识标牌等标准体系,2012年以来我省全面调整了中长期发展规划,使浙江监狱建设的功能区块特点更加鲜明、布局调整更趋合理、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环境改造人的理念进一步彰显。

  二是文化主题建筑有了更高的档次。全省绝大多数监狱单位建设了以监狱发展实物史料、图片史实为主要内容的陈列室。2010年11月,浙江监狱文化标志性建筑——浙江省监狱陈列馆在乔司监狱建成开馆,该馆陈列了各类有价值的图片、实物等3500余件,开馆至2018年初有近5.8万人来馆参观,包括港澳台等都已有来宾参观,它对于认识监狱传统行刑文化,弘扬浙江监狱行刑文化精神,展示浙江监狱公平正义行刑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注重徵标、雕塑、景墙等文化形象设计。全省监狱单位以监狱精神为主题,广泛征集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单位特色的文化形象,如乔司监狱雕塑《冲刺》以体育精神激发“两特”精神,寓意十分深刻。杭州市东郊监狱雕塑《21世纪之星》,强调向心力,体现东郊监狱乐观、朝气、向上的精神风貌。宁波黄湖监狱雕塑《重生》主体为一对手掌托起一颗心灵,寓意让扭曲的人性在感化下复苏,使失落的灵魂在改造中新生。浙江省未管所雕塑《新芽》双手呵护新芽的造型,形象地表现了改造宗旨,寓意着囚子对新生的努力追求。省四监雕塑《飞鸽》,表达了其“团结务实创新奉献”的精神。

四、规范行为、注重仪式、形成品牌,展示了浙江监狱行为文化的实践认同

  一是规范行为,强化养成。以司法部《监狱劳教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准则》《监狱劳教人民警察职业行为规范》为要求,进一步细化准则和规范,监狱法颁布后,浙江监狱及时对押犯单位、民警、罪犯称谓和普通话要求作规范,针对执法中存在的不文明用语和管理行为进行纠正,在民警中定期开展警容风纪训练、岗位练兵、阅兵,把罪犯行为规范养成与行政奖励相结合,  加强了监狱规范化建设,强化了民警、服刑人员的行为养成。

  二是注重仪式,培养精神。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优秀民警、先进典型,深化了立功创模,弘扬了浙江监狱民警精神。组织开展以新民警入警宣誓、老民警退休宣誓、师徒结对传帮带为主要内容的新民警入警仪式、老民警光荣退休仪式活动,通过各类仪式,让浙江监狱优良传统薪火相传,民警精神发扬光大。

  三是推陈出新,形成品牌。重视文化组织团队建设,广泛建立了民警职工的文艺体育协会,开展文艺体育活动,丰富了民警职工的精神生活。重视监区文化主题设计,监区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形成了省第一监狱“动漫文化”、省第四监狱“四季文化”、省第五监狱“心桥文化”、省第六监狱“菊文化”、省女子监狱“丝绸文化”、省乔司监狱“阳光海潮文化”、省十里丰“南孔文化”、省南湖监狱“昌硕文化”、省长湖监狱“湖笔文化”、省金华监狱“新芽文化”、杭州东郊监狱“钱潮文化”、杭州西郊监狱“从善如流文化”等具有特色和一定影响力的浙江监区文化品牌,集中展示教育改造成果的重要载体。

  总之,新时代浙江监狱积极落实国家文化战略方针和文化浙江的要求,有效地发挥了文化在维护安全、落实改造宗旨中的重要作用。在监狱改造罪犯工作中,文化改造已然作为并列于政治改造、教育改造、监管改造、劳动改造新格局中的重要内容,彰显了监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者简介:方扬松 浙江省第五监狱副调研员)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