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毒品滥用(Drug abuse)已经成为危害世界的重大社会问题,且毒品滥用低龄化,人员结构和毒品种类越来越多元化等等问题持续蔓延,毒品对社会的危害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各国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与发展。国家禁毒局2015年禁毒报告显示[1],截至2015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34.5万名。2017年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药物使用报告指出,我国吸毒人员比例0.25%~0.5%,吸毒人数庞大[2]。吸毒不仅给人身心带来极大的危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家庭和谐,不利于社会稳定[3]。
戒毒后毒品成瘾者的复吸率超过90%,复吸的病因学原因非常复杂,既有滥用药物本身的原因,又有社会、心理和精神等因素的影响[4-6]。睡眠是人类最常见的能量消耗恢复形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质量可能导致能量失衡,引起抑郁焦虑的增加。此外,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长期待在戒毒所里,信息闭塞,生活方式单一,其焦虑、抑郁情绪愈发严重,这些均可能导致戒毒人员睡眠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戒毒成效,并加大了对戒毒人员的管理难度。而降低复吸率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改善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信心,克服对毒品滥用的心理依赖[7]。200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进一步明确了对吸毒人员进行治疗的宗旨,其中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的种类及成瘾程度等,对戒毒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康复训练”。但是,现阶段相当一部分戒毒所并没有专业人员对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估和治疗工作[ 8]。
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心理焦虑、抑郁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睡眠质量的水平现状以及分析心理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改善吸毒成瘾者的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为降低复吸率提供科学研究方向。
2 研究方法
2.1 受试者
以山西省太原市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114名戒毒人员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为40周岁以下男性,处于康复巩固期,余期一年以上,受试者吸食毒品种类不限,所有受试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受试者基本信息表
性别 | 样本(n) | 年龄(岁) | 身高(cm) | 体重(kg) |
男 | 114 | 31.9±5.1 | 168.3±5.1 | 67.1±8.1 |
2.2 数据采集
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9]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对山西省太原市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114名戒毒人员进行焦虑、抑郁状况和睡眠质量调查。测试人员向戒毒人员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其保密性,征得其同意后再进行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前先为戒毒人员就问卷内容进行详细指导说明,要求所有戒毒人员独立填写问卷。
2.2.1 焦虑自评量表(SAS)
焦虑自评量表是在1971年由Zung编制,用于评定被测者的焦虑情绪。量表一共包含20个子项目,均采用4级评分制,其中5、9、13、17、19 项为反向评分题,其他为正向评分题。正向评分题的标准是:1=没有或很少时间;2=少部分时间;3=相当多时间;4=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反向评分题的标准是:4=没有或很少时间;3=少部分时间;2=相当多时间;1=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将各项目的得分相加为粗分,计算的总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为换算的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小于50分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评分越高,焦虑症状越严重[10-11]。
2.2.2 抑郁自评量表(SDS)
抑郁自评量表是在1965年由Zung编制,用于评定被测者的抑郁情绪。量表一共包括20个子项目,均采用4级评分制[12],其中2、5、6、11、12、14、16、17、18、20项为反向评分题,其他为正向评分题。该量表评分方法与SAS相同,评定结果以标准分来确定:标准分小于50分为无抑郁;标准分大于等于50分且小于60分为轻微至轻度抑郁;标准分大于等于60分且小于70分为中至重度抑郁;标准分大于等于70分为重度抑郁。评分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10-11]。
2.2.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本实验采用PSQI来测量戒毒人员的睡眠质量状况,该量表是刘贤臣[13]等翻译而来,具有很好的信度与效度,用于监测受试者近30天的睡眠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是由19个条目组成,此表只是前18条自评问题参与计分其余的问题不参与计分。其条目构成部分可划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效率是睡眠时间和卧床时间的比值)、睡眠障碍、使用睡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成分组成。每个因子按照所答问卷内容计0-3分,其中3表示睡眠不好,总计各因子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PSQI总分范围为0-21分,所得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Buysse等人建立了PSQI总分>5的分值,表示睡眠质量差,PSQI总分≤5表示睡眠质量良好。各成分以PSQI>1分作为判断该成分失常标准,PSQI中每个因子成分的得分越高,提示该成分质量越差。问卷及其七个组成部分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从好到高,Cronbach的alpha的系数从0.71到0.85。
2.3数据分析
首先通过双盲法对录入的测试结果进行作差校对,然后对数据进行异常值筛查,筛查标准为±3标准差。其次对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Shapiro-Wilk检验)。然后采用描述性方法统计心理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的水平现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心理焦虑、抑郁分别与睡眠质量以及PSQI各因子之间的关系。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心理焦虑、抑郁对睡眠质量及PSQI中各因子的影响。如有心理焦虑和抑郁对睡眠质量以及PSQI各因子之间具有显著性交互作用,则采用后续简单效应进行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心理焦虑和抑郁对睡眠质量的差异。所有统计分析应用SPSS 22.0软件完成,其中显著性标准定为一类误差概率不大于0.05。

3 结果
图1戒毒人员SAS、SDS的现状调查图
由图1可知,戒毒人员中无焦虑者占多数(71.1%),轻度焦虑者占22.8%,中度焦虑者占4.4%,重度焦虑者占1.7%。另外,本项目中戒毒人员无抑郁者和轻微至轻度抑郁者占多数(34.2%,43.9%),中至重度抑郁者占21.1%,重度抑郁者占0.8%。
表2戒毒人员睡眠质量的现状调查
因子 | 睡眠指数 | 是否失常 |
睡眠质量 | 0.82±0.79 | 否 |
入睡时间 | 1.41±0.82 | 是 |
睡眠时间 | 0.17±0.46 | 否 |
睡眠效率 | 0.23±0.63 | 否 |
睡眠障碍 | 0.98±0.64 | 否 |
催眠药物 | 0.11±0.44 | 否 |
日间功能障碍 | 1.05±0.80 | 是 |
PSQI总分 | 4.67±2.20 | 否 |
图2 戒毒人员睡眠质量各因子的失常比例图
由表2和图2可知,戒毒人员仅在入睡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得分(91.2%,75.4%)上失常,失常比例均大于50%,虽然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59.6%,80.9%)的失常比例也大于50%,但总体评分是正常的。有63.2%戒毒人员睡眠质量良好,36.8%的戒毒人员睡眠质量差。
表3戒毒人员PSQI各因子与心理焦虑、抑郁的相关分析(r)
因子 | SAS | SDS |
睡眠质量 | 0.214* | -0.128 |
入睡时间 | 0.093 | -0.186* |
睡眠时间 | -0.217* | -0.266** |
睡眠效率 | -0.091 | 0.009 |
睡眠障碍 | 0.235* | 0.131 |
催眠药物 | -0.023 | 0.025 |
日间功能障碍 | 0.096 | 0.002 |
PSQI总分 | 0.130 | -0.124 |
注1:*表示p<0.05,**表示p<0.01。
由表3可知,戒毒人员心理焦虑与PSQI中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呈正相关(p<0.05),与睡眠时间呈负相关(p<0.05),抑郁与PSQI中入睡时间(p<0.05)和睡眠时间(p<0.01)均呈负相关。
表4心理焦虑、抑郁不同组间对戒毒人员睡眠质量及各因子的影响
注2:SAS:焦虑自评量表得分;SDS:抑郁自评量表得分。
表4可知,通过不同SAS组和不同SDS组对睡眠质量及各因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SAS组和不同SDS组之间,戒毒人员的睡眠质量及各因子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表5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睡眠质量状况
SDS | SAS | 日间功能障碍得分 |
无抑郁 | 无焦虑 | 0.9±0.7 |
轻度焦虑 | 1.7±0.6 | |
中度焦虑 | - | |
重度焦虑 | - | |
轻微至轻度抑郁 | 无焦虑 | 1.2±0.9 |
轻度焦虑 | 1.0±0.9 | |
中度焦虑 | 0.7±0.6 | |
重度焦虑 | 2.0±1.4 | |
中至重度抑郁 | 无焦虑 | 0.9±0.8c |
轻度焦虑 | 1.0±0.0c | |
中度焦虑 | 4.0±5.7 | |
重度焦虑 | - | |
重度抑郁 | 无焦虑 | - |
轻度焦虑 | - | |
中度焦虑 | - | |
重度焦虑 | - |
注3:a:与无焦虑有显著性差异;b:与轻度焦虑有显著性差异;c:与中度焦虑有显著性差异。
双因素方差分析(表5)结果显示,不同SAS组和不同SDS组对日间功能障碍存在显著性交互作用(F[3,104]=5.837,P=0.001)。后续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在无抑郁或轻微至轻度抑郁中,SAS组内两两比较之间的差异对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没有影响(p>0.05)。在中至重度抑郁中,无焦虑与轻度焦虑之间的差异对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没有影响(p>0.05),中度焦虑的戒毒人员在日间功能障碍得分上均显著大于无焦虑者(p=0.007)和轻度焦虑者(p=0.011)。
4 讨论
毒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焦虑和抑郁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外在表现,是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睡眠障碍是它们共同的临床特征[14]。且国内各戒毒所对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缺少关注,戒毒效果不佳,不利于减少复吸的发生。
本研究戒毒人员年龄主要分布在19 至40岁之间,其中以青年人为主,最小吸毒年龄为19岁,与目前吸毒人群年轻化的现状相符,这可能与青少年心智不成熟,经不起社会诱惑有关,也可能是由于父母关爱缺失,教育方式不恰当,阻碍了其心理的健康发展[15]。
4.1PSQI各因子的失常情况及原因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判断该成分的失常标准为PSQI>1 分,戒毒人员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失常所占比例分别为59.6%、14%,16.7%和80.9%,但总体评分是正常的,分析原因可能是戒毒所有严格的一日生活制度,戒毒人员起床和上床睡觉的时间比较固定,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之间的差异不大,因此单独用睡眠质量量表来测定戒毒人员的睡眠质量和效率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以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结合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则可相对客观反映睡眠质量[14]。
4.2心理焦虑、抑郁对PSQI各因子的相关性及影响分析
本研究中睡眠质量差的标准为PSQI总分>5分,睡眠质量差的戒毒人员达36.8%。戒毒人员无焦虑者占71.1%,轻度焦虑者占22.8%,中度焦虑者占4.4%,重度焦虑者占1.7%,无抑郁者占34.2%,轻微至轻度抑郁者占43.9%,中至重度抑郁者占21.1%,重度抑郁者占0.8%。说明戒毒人员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比较明显,可能是因为戒毒人员在戒毒所中的生活方式单一,且因吸毒而与家人的信任度下降,失望度增加,社会对其支持性、认可度以及包容度逐渐降低,对戒毒所的环境抵触情绪较大,这也是戒毒人员戒毒失败,导致复吸的重要因素[16]。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焦虑症状会使睡眠质量下降,睡眠障碍加剧,睡眠时间减少。心理抑郁则会引起戒毒人员睡眠时间缩短,但难以证实睡眠质量差与抑郁、焦虑等情绪之间的的因果关系。本研究中的受试者均通过心理量表进行筛选,不存在焦虑、抑郁患者,且焦虑是现在社会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但是抑郁症状的诊断需要专业的心理测试分析[12]。此外,结果显示,不论抑郁程度如何,戒毒人员抑郁所占百分比为65.8%,抑郁虽与戒毒人员的睡眠质量有相关性,但预测性还有待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中至重度抑郁中,中度焦虑的戒毒人员在日间功能障碍得分上均显著大于无焦虑者和轻度焦虑者。这一结果说明中度焦虑、抑郁情绪的戒毒人员在做事时时常感到困倦、精力不足,因此,降低戒毒人员的心理焦虑和抑郁对睡眠质量具有积极效果。长期的抑郁、焦虑会导致工作、学习、沟通能力低下,甚至还会出现生理上的问题,例如头晕、恶心、呕吐、肠道疾病等[7]。因此改善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作与自身的配合[6]。
综上所述,戒毒人员睡眠质量的高低与其心理焦虑、抑郁有一定关系。睡眠质量好的戒毒人员,焦虑、抑郁情绪产生相对较少,因此针对戒毒人员特殊人群应采取多元化措施,在心理上根治毒瘾,为缓解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有必要加强与戒毒人员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减轻心理压力。本研究只说明了心理焦虑和抑郁对戒毒人员睡眠质量横断面上的影响,但纵向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约有70%以上的戒毒人员存在心理焦虑症状,同时患有中至重度抑郁者比例约为20%,30%以上的戒毒人员睡眠质量差。心理焦虑症状会使睡眠质量下降,睡眠障碍加剧,睡眠时间减少。心率抑郁则会引起戒毒人员睡眠时间缩短。
(2)SAS和SDS仅对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具有显著性影响,且在中至重度抑郁中,中度焦虑的戒毒人员在日间功能障碍得分上均显著大于无焦虑者和轻度焦虑者。
5.2建议
(1)戒毒人员普遍存在心理抑郁和焦虑症状,在戒毒的过程中,对心理不良情绪的干预尤为重要,应对戒毒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和行为矫正,了解其心理状况以及睡眠质量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减轻其心理压力,改善睡眠质量,以达到提高戒毒人员干预效果的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的目的。
(2)此次调查样本仅为男性强制戒毒者,性别单一,无法比较性别、心理健康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情况,后续调查可增加对女性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 孔大为,刘志远.《2015中国禁毒报告》[J].人民公安,2015(12):12.
[2] Peacock A, Leung J, Larney S,et al. Global statistics on alcohol,tobacco and illicit drug use:2017 status report [J]. Addiction, 2018, 113(10).
[3] 屠宇杰,刘传新,孙中烈,等.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8,41(06):417-421.
[4] 李遵清,许从芳,周玉萍.毒品成瘾者戒毒期间的舒适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 (23):49-51.
[5] 韩力农,谭平.对南京市374例劳教戒毒人员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5(05):366-371.
[6] 张卫红.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状况及康复对策[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02):109-110.
[7] 林赟,张腾,杨晨,等.应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对418名强制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01):1-3.
[8] 李建华,张波,杨丽萍.我国吸毒成瘾治疗的现状、挑战和展望[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3,19(02):63-67.
[9] 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10]胡军,黄鹏翔,王国永,等.518 例男性强制戒毒人员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5):428-430.
[11]吴学智,彭林珍,罗家洪,等.某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结果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39-42.
[1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194-204.
[13]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学生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04):148-150+191.
[14] 徐璐璐,陈佳星,孟庆,等.心理弹性、焦虑、抑郁对驻疆边防一线官兵睡眠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01):135-137.
[15] 张应立.当前我国吸毒问题的特点、原因及对策[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4,23(06):35-42.
[16] Kelly BC,Liu T,Zhang G,et al. Factors related to psychosocial barriers to drug treatment among Chinese drug users [J].Addictive Behaviors, 2014, 39(08):1265-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