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所外就医戒毒人员特殊家访拓宽衔接帮扶渠道

时间:2020-06-01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内蒙古五原戒毒所郝雪梅

一、案例基本信息采集

案例类型:戒毒综合矫治案例

案例报送时间:2019年7月1日

供稿:五原戒毒所郝雪梅

审稿:五原戒毒所

搜索主题词:所外就医家访衔接帮扶

二、案例正文采集:

对所外就医戒毒人员特殊家访拓宽衔接帮扶渠道

  

【内容摘要】全国统一戒毒模式工作理念要求戒毒所维护好戒毒人员的生命权、健康权和人格权,促进戒毒人员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努力让戒毒人员及家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所外就医的戒毒人员既是被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也是司法与公安、社区对接的一部分综合管理人员,由于其治病治疗的特殊要求,所对应的教育矫治方式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探索。由于“家庭”是戒毒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戒毒人员家属在戒毒人员戒毒过程中作用特别,开办“家属学校”意义深远。五原戒毒所定期对戒毒人员家属进行抵抗复吸诱惑知识普及教育,其家属通过“家属学校”培训,日常对其帮教工作更能提高戒治率,指导其正常的回归家庭、回归理性、回归正常的社会交往渠道。2018以来,五原戒毒所拓展衔接帮扶渠道,积极尝试“特殊家访”服务。努力营造“社会大戒毒” 齐抓共管氛围,借助社会力量形成教育矫治合力,引导戒毒人员操守戒毒。“科学戒毒”要不断补充,要探寻形式多样的矫治方式。所外就医戒毒人员的管理一直以来是个弱项,本案例凸出了社会合力的共同作用。通过失去自由震慑、死过一次的透彻回想、家庭帮教、社会引导等多种挽救途径,利用社会全民禁毒的大环境,净化戒毒人员吸毒畸形心理需求,打造全社会抵御毒品的正能量圈子,结成“吸毒行为”“人人喊打”的互助友爱群,最终实现远离毒品,戒断毒瘾。

关键词:所外就医家访衔接帮扶

正文: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情况:五原戒毒所闫某某,男,汉族,41岁,初中文化,略。

(二)入所体检:身高170厘米,体重75公斤,血压150/100mmhg,圆脸,一般情况良好,皮肤正常,淋巴结无肿大,视力左1.0,右1.0,窦性心律过速,100次/分,无杂音,肺清,无啰音,无胸膜摩擦音,腹部无压痛,无包块,肠鸣音正常,腹腔脏器无异常,脊柱、四肢正常。诊断:患有胆结石、高血压、心动过速。

(三)所外就医:2018年1月22日突发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住院治疗。2018年2月同意家属请求,批准所外就医。

(四)性格特征:性格开朗,易于交谈,待人友善平和,社交能力强。

二、案例基本情况

(一)失去自由引发心灵触动

1、失去自由。由于其职业是司机,经常出车跑外,自诉狐朋狗友较多,所见世面较广,之前由于追求新鲜刺激,最终染上毒瘾。一直喜欢出去逛,不喜欢宅。2017年9月被强制隔离戒毒,感受失去自由很悲哀,很不自在。想到以前的潇洒日子,常常懊悔不已。很后悔之前的吸毒行为。在所内完成急性脱毒之后,积极参加教育矫治,认真学习戒断毒瘾的成功案例,身处戒毒所,努力适应规范的管理教育矫治生活,常常思念妻子、女儿、父母,每次与亲属会见,其总是痛哭流涕,悔不当初。高墙之下,其感悟失去自由的悔恨。

2、震慑作用。民警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其安心矫治,放下焦虑心情,努力适应戒毒场所的居住、学习、习艺、就餐、就医、康复训练环境。入所初期一个月的集中整训,民警要求加强内务整理力度,注重行为规范的养成,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达到“一念、二遵、三齐、四化、五勤、六做、七固定”。针对初入所戒毒人员遵规守纪意识淡薄的问题,民警狠抓戒毒人员行为规范学习和背诵,逐日记载其表现,每周一小结,每月考核一次,评出等次,并直接与其各项处遇挂钩。期间,闫某某都很努力配合矫治。但即便如此,其仍然对失去自由心存芥蒂、懊悔懊恼。对强制隔离戒毒的震慑作用感受强烈。

(二)突发心梗明白活着的意义

2018年1月22日,其在宿舍突发心梗,管教民警和同宿舍戒毒人员第一时间施救心肺复苏,所内值班医生急诊,开通戒毒医疗救助“绿色通道”,急救其到五原县人民医院,第一时间通知其家属,经过急救,其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重症监护一天一夜后,其苏醒。意识到自己是鬼门关口走了一遭。其看着自己妻子泪流满面,心痛不已,幽幽的说:“差一点就再也醒不过来了,活着真好。老天爷爷既然没让我死,我就应该好好的活着。”住院期间,民警及时开导,劝慰说:“年纪轻轻,何苦吸毒,以后的路还很长,戒了毒,一家人在一起好好生活多好。”其妻子也在旁边旁敲侧击,就是因为吸毒让全家人跟着伤心,更是因为吸毒差一点就毁了自己的生命。其听后,连连点头。对自己的吸毒行为很懊悔,发誓一定要戒除毒瘾,重新做人。突发心梗成了其明白活着的意义的扭转点,用他的话说,“都死过一次的人了,还有什么非吸不可的理由。一家人在一起好好过日子,才是最好的最幸福的事情。”

(三)“家属学校”助力坚定戒毒的恒心

2018年五原戒毒所开设“家属学校”,所长王聪明为受邀的部分戒毒人员家属进行了抵抗复吸诱惑知识普及教育,戒毒人员家属在戒毒人员戒毒过程中作用特别,“家庭”是戒毒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何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五原戒毒所打造“戒毒人员家属学校”,为完整的四个支持系统(家庭支持系统,朋友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场所管理支持系统)做好准备,既明白帮扶技巧又掌握科学戒毒的方法,为打赢禁毒攻坚战实现戒毒“共赢”。

其家属通过“家属学校”培训,日常对其帮教工作更能提高戒治率,指导其正常的回归家庭、回归理性、回归正常的社会交往渠道。家属负责日常对其的戒毒监护职责。所外就医人员家属和戒毒所签订了所外监护协议。为确保所外就医人员保持戒毒操守守好底线。其妻子是教师,学习能力强,理解科学戒毒能力强,在帮教中,能及时浇灭其复吸的欲望,引导其转移兴趣,不再对毒品一根经的奢求。

据悉,五原戒毒所各大队都会利用会见之际组织部分戒毒人员家属来所培训,家属学校也能保持每年不少于两次的培训和沟通。戒毒人员家属一般都掌握克服毒品诱惑有效保持操守的基本常识。

(四)“特殊家访”拓宽衔接帮扶渠道

在其回家康复期间,五原戒毒所定期回访,拓展衔接帮扶渠道。2019年5月14日至17日,五原戒毒所派出由管理科、生卫科、法制科组成的所外就医回访工作组对8名所外就医人员进行了回访调研工作,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回访内容:了解所外就医人员的病情、治疗及恢复情况;了解所外就医人员家庭情况;联系所外就医人员所在地派出所和社区居委会,对其所外就医期间的情况进行交流;了解担保人的担保情况并对其担保职责进行重新解读。调研内容:吸毒人员首次吸毒的种类及原因;解除人员的回归帮教、就业安置、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建立解除人员后续照管工作站的前期调研;向当地公安决定机关提交对不适宜收所继续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的所外就医人员转社区戒毒的建议。回访结果:6人病情有所好转,仍在继续治疗,1人因滋事收戒,1人病故。通过此次对所外就医人员的回访调研,准确地掌握了所外就医人员疾病治疗情况及所外就医期间的表现,为场所今后开展科学戒治工作及解除人员后续帮扶工作总结了经验,探索了新路。同时也获得了家属、派出所及社区居委会对戒毒所工作的支持认可。

通过家访,鼓励其坚定戒毒决心,经过观察检测,其戒毒操守好。身体也处于康复阶段。其以出生革命家庭为自豪,表明其荣辱观回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准。其升任车队队长,监管其他车辆,感觉自己又像个正常人一样,工作能力也得到别人认可,感觉到不吸毒,过去翻篇,生活重新开始。检验回到了正常的为社会服务的守法公民人群。

(五)“大戒毒”模式作用的综合效果

2019年以来,五原戒毒所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自觉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五原戒毒所党委要求各科室、大队、中心部门认真思考戒毒工作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教育戒治、戒毒执法、规范化建设等工作,维护好戒毒人员的生命权、健康权和人格权,促进戒毒人员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努力让戒毒人员及家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所外就医的戒毒人员既是被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也是司法与公安、社区对接的一部分综合管理人员,由于其治病治疗的特殊要求,所对应的教育矫治方式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探索。以推动科学戒毒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原戒毒所积极尝试延伸衔接帮扶渠道,努力营造齐抓共管的“大戒毒”氛围。利用社会全民禁毒的大环境,净化戒毒人员吸毒畸形心理需求,形成全社会抵御毒品的正能量圈子,远离毒品,结成“吸毒行为”“人人喊打”的互助友爱群,对其影响很深的父母也教育儿子要承认错误,敢于放下过去,重新开始。其也常常把在五原戒毒所民警的告诫记在小本上,常常翻看回想。带队戒毒民警强调:“一是“毒瘾”戒除是个浴火重生的过程,需要你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和坚韧不拔的耐力,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二是你很年轻,你的未来刚刚开始,你不能随波逐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彻底戒除毒瘾;三是今后的路要你自己走,只要你有顽强拼搏的勇气,你就会主宰自己的命运。”通过反复加强戒毒决心,其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做警示名言放在心里,懂得放下过去,重新开始,戒毒生活也渐渐回到没吸毒以前的美好状态。其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爱充盈,责任和担当重新回归。

三、案例效果与反思

经过所内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和所外就医的执行,闫某某逐渐养成到自觉自律戒毒行为,从点滴的心理转变到取得戒治成绩,从一个毒瘾深的瘾君子到坚定远离毒品决心的人,这与民警对症矫治的努力分不开,更与其家属无数个夜以继日的帮教分不开。从这个案例中得到启示:

(一)开办“家属学校”意义深远。对戒毒人员针对性教育矫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耐心。针对所外就医戒毒人员,家属的帮教尤为重要。有健全的家庭关系网有助于开展长效矫治挽救工作,家属学校的开办为引导戒毒人员家属正确帮助戒毒人员提供指导。指导工作要始终“不离不弃”,要形成民警和家属教育挽救的矫治合力,不惧婆婆妈妈的琐碎,不惧夜以继日的熬人,以百炼成钢、浴火重生的操心,做深做细做实戒毒工作,确保戒毒人员都能坚定远离毒品的决心,从而获得新生。

(二)“特殊家访”是拓展衔接帮扶的一种渠道。鉴于戒毒工作社会化的趋势,强制隔离戒毒所要树立开门戒毒理念,将戒毒工作置于社会治理大局中谋划,进一步明确发挥戒毒工作职能作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积极参与社会禁毒宣传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全方位展示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成果。开展大回访、大调研,科学总结戒毒工作成效,着力改变所内戒治方式方法。通过开展“特殊家访”的方式,积极了解所外就医戒毒人员的矫治状态,对症帮扶所外就医戒毒人员,积极整合家属和社会帮扶力量资源,努力营造“全民戒毒”良好环境,为帮助戒毒人员重新融入社会提供助力。

(三)“科学戒毒”要不断补充,要探寻形式多样的矫治方式。所外就医戒毒人员的管理一直以来是个弱项,本案例凸出了社会合力的共同作用。病万变,药亦万变。戒毒人员好比“患者”,而作为“医生”的戒毒民警,要对“患者”望闻问切,询经把脉,找准病因。然后从实际出发,随着其思想、行为、身体变化,因人制宜,对症下药。今后,戒毒场所要强化戒毒科研工作,加强与社会专业机构合作,为创新戒毒方法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持和数据佐证。戒毒民警一定要选准教育的切入点,做好延伸帮教服务,从而最终达到教育、转化、挽救的目的。

(四)用好全国统一戒毒模式政策,积极探索破解患病戒毒人员的医治难题。本案例所外就医戒毒人员所患心梗,致死率很高,戒毒场所要求确保“底线安全”,为避免隐患突发,戒毒所和家属配合,最大限度为戒毒人员营造良好的看病就医环境,尽可能把风险化零。戒毒所要用好全国统一戒毒模式的新理念,主动出击,化解危机。积极探寻化解患病戒毒人员医治难题,尽力做好教育矫治与医疗救助双管齐下,实现戒毒所、家属、戒毒人员“双赢”。捆绑“命运共同体”,催生戒毒人员戒毒毒瘾、获得新生。做好帮教延伸、医疗救助延伸、政策延伸。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