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的药方与黄维的改造

时间:2021-01-26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广东省清远监狱罗忠贤

苏东坡诗词书画文章样样精通堪称五绝,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旷世奇才也有犯迷糊的时候,我要说的是他开药方的故事。

的确,苏东坡博览群书,尤其爱读医书,记了一肚皮的药方,谈起医理来头头是道。本来纸上谈兵也就罢了,问题是他又特喜欢“救死扶伤”。他被贬为黄州时,当地正犯一种流行病,有人给东坡献了一个叫圣散子的药方,服用后效果非常好,结果流行病得以控制。东坡亲见此药的神奇功效,以后开药方,圣散子就成了他的主打药,甚至认为它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作用。

不久,浙江永嘉突发流行病,东坡就向永嘉人民推荐圣散子,随后京都感冒肆虐,东坡又向首都人民推荐圣散子。结果显然易见,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药,哪些迷信东坡方子的人用有不少就丢掉了小命。不仅如此,东坡对自己开药方的自信最终要了自己的老命。66岁那年,东坡中了热毒,他给自己开了一个方子:人参、茯苓、麦门冬。旁边一朋友是个大夫,劝他不宜多用补药,东坡当即引经据典把人家驳得哑口无言。服了自己开的药方后,精神果然大好,但过了两天,牙龈开始出血,热毒开始加重,东坡又查了医理,觉得自己开的药方没错,于是继续服药,结果病情加重死在自己开的方子里。

由东坡开药方,我想到了黄维的改造。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是一本写改造国民党战犯的著名纪实文学,其中记录黄维改造的过程对我感触尤深。黄维作为一名国民党战犯,他的转变最具典型意义。作为黄埔一期生的黄维是蒋介石的爱将,是难得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他表情严肃,从不染指女色和赌博。即使身陷囹圄也不失儒将风度,入监不久偶尔看到一本有关机械学方面的书,便产生发明永动机的念头,决心后半生以此来报效人民。不料他的这些想法被人斥之以“借故逃避、对抗改造”遭到批斗,一些同犯也借此来嘲笑侮辱其人格。管教苦口婆心劝他无济于事,好心的干警搬来“救兵”请他妻子来劝说,黄维不但不领情,还大声责怪夫人:“要来说这些话,就别来看我。”

就这样黄维10多年辗转佳木斯监狱、秦城监狱改造被人认为是金刚钻脑袋顽固不化,一直忍受着无人理解的痛苦,但他矢志不渝,念念不忘发明永动机。直到1967年转入抚顺战犯管理所,高山流水遇上金源所长这位“知音”。金源先生了解到黄维内心的想法,表现对永动机的浓郁兴趣,充分肯定他有心靠拢人民的良好愿望,并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黄维进行永动机实验,为他专门成立了科研小组,设计机械加工,一个月后永动机制作失败但金源安慰他说:“永动机失败了。但不能灰心,要有勇气,失败是成功之母。杀虫剂六六六粉是经过666次试验成功的。”并警告那些嘲笑黄维的人。黄维感动地说:“虽然没有成功。但对我来说,有了比成功更加珍贵的收获,我今天才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我真心佩服。”这是黄维在监狱20年来的第一次发自肺腑的反省。

《孙子兵法》上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而取胜者,谓之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时时在变化,中医最讲辩证论治,有其症,下其药。以东坡的智慧加之饱读医书,东坡肯定是懂的,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东坡或许是太自信自己的药方和医术了。

其实,改造一个人压服并不难,难在使他心悦诚服。要使一个顽危犯诚心接受改造,首先要善于理解他。没有理解的心灵无法沟通。有的时候,我们的改造往往一厢情愿。比如,改造黄维,我们多数警察第一个反映是他搞永动机这种东西很可笑,但不能设身处地站在他的立场想一想,从他的角度去理解他,帮助他。只是一味地自以为是,俨然一副救世主的姿态。但是,黄维这个人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是一个相当倔强的人。好歹就是不买这些好心人的帐。相比之下,金源先生一上场就站在黄维一边,首先肯定他搞永动机造福人类的良好动机,然后不惜人力物力支持他做实验,实验失败后还鼓励他。这是一种怎样的理解,让黄维油然而生一种知己的感觉。

改造罪犯必须从心开始,心有千千结,那个结上都锁着一把锁,寻找一把金钥匙打开心锁便是成功的关键。我想,就像这个世界不可能发明永动机一样,改造罪犯也没有万能钥匙。每个罪犯都有自身解不开的心锁,不同的心锁需要我们配备不同的钥匙去打开。

在教育改造罪犯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总是一条道上走到黑,不能一味地用传统的常规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当改造碰到常规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应当尝试换一个角度,使用迂回或反向的思考方式来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当往前寸步难行的时候,何妨退后一步,退一步说不定就是海阔天空的新境界。

治病如此,治人亦然。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