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新收治病残戒毒人员的管理工作

时间:2021-09-01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临汾戒毒所任孟贤 张竹峰

新收治的戒毒人员因长期吸食毒品,导致脑神经功能、心肺功能、免疫系统受到一定的损害,有些身体上某些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加上自身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戒断反应,更有甚者因吸食新型毒品产生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给戒毒工作增加了难度,带来了挑战,也成为严重影响场所秩序安全稳定的一大隐患。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新收治病残戒毒人员的管理工作浅谈几点粗浅见解,希望与各位共勉。

一、“法”字为纲,不折不扣落实好各种规章制度。

戒毒人员是集违法者、受害者及病人三重身份为一体的特殊群体,其首要身份是违法者。在做好新收治病残戒毒人员的管理中,本着“依法管理、科学戒治、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工作原则,首先做到依法管理,心存敬畏、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好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落实好入所体检制度。对新收治的戒毒人员,要及时带到戒毒医疗中心进行入所体检,对有身体病残和入所前吞食诸如假牙、拉链、铁丝、打火机、体温计等异物者应进行认真查体,并填写医疗文书;大队让该戒毒人员写出详细的情况说明,并做好笔录工作,留存好影像资料。对需要服药的,大队民警要加强与戒毒医疗中心沟通交流,根据医嘱做好药物服用工作,并做好登记。

(二)落实好思想动态研判制度。通过“查”资料、“测”心理、“观”现实表现及行为习惯,借助个别谈话教育、入所体检报告和心理量表测试结果,逐人分析研判每名新收治病残戒毒人员的基本情况、思想动向、病情状况、性格特征、现实表现及注意事项等,筛查出重点关注人员、重点病号人员。对摸排出来的重点人员深入分析思想动机和行为目的,制定出详细具体、针对性强的矫治措施,做到未雨绸缪。针对重点病号、重点时段发病等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确保病残戒毒人员管得住,戒治好。

(三)落实好直接管理制度。依法、严格、直接管理新收治病残戒毒人员,落实每一个环节,做实每一个细节,包括收治-集训-体检-下队,不报侥幸乐观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对处于生理脱毒期的人员要24小时做好轮流看护,严格按照新收治病残戒毒人员一日生活规则,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开展活动,杜绝其单独行动,不给因急性戒断症状及思想、行为偏激而造成自伤自残行为留半点空隙。

(四)落实好集训和考核制度。做好队列训练、行为养成等集训工作。奖惩严明,严厉打击小病大养想宽松管理,泡病、无病装病想躲避集训等消极行为,消除因病消极戒治、因病抗拒戒治、因病不安心戒治的心理及行为。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及时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增强遵规守纪意识,营造遵纪守法、言行有规、举止有序、团结友爱的良好戒治氛围,系好入所第一粒扣子,走好入所第一步。

(五)落实好安全检查制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毯式安全大检查,加大安全隐患的排查,包括戒毒人员个人身体、生活及活动空间,发现隐患,立马解决。对重点人员及时做好包夹管控,不给有自伤自残现象的戒毒人员任何可乘之机。

二、“理”字为王,多措并举开展好思想引领工作。

“管理”和“教育”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它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抓好新收治病残戒毒人员的管理工作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搞好教育工作又是提升管理工作的关键和保障,因而周密制定教育工作计划,使各项教育工作扎实有序,紧锣密鼓地开展,促使新收治病残戒毒人员思想受洗礼,行为有所变,养成更规范,为促进场所秩序安全稳定打牢思想根基。

(一)入所谈话做到未雨绸缪。新收治病残戒毒人员必须在24小时之内、不漏一人地开展个别谈话教育工作,及时采集每名戒毒人员的详细信息,了解年龄构成、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及吸毒经历等基本情况,掌握社会背景、认知能力、恶习程度、交友状况等基本信息,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

(二)教育矫治筑牢健康防线。对新收治的戒毒人员开展毒品危害知识教育、法律常识教育、身份意识教育、所规队纪教育,使其牢固树立身份意识、规矩意识和拒毒意识。同时利用入所心理测试量表和统合型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做好新收治病残戒毒人员的心理普查工作。对筛选出来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的及时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改变错误认知,疏导负面情绪,解决心理困惑,消除人际关系敏感和心理不平衡及敌对现象,促进其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康复,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戒治环境,尽快走上戒治生活的正常轨道。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让每一名病残戒毒人员掌握科学健康的生活常识。组织开展运动强度较低、体能消耗较少的轻度体育运动,如队列训练、肢体关节训练、慢走、广播操、戒毒操等,帮助戒毒人员平稳度过生理脱毒期,逐步恢复身体机能。

(三)个别教育强大戒治信心。戒毒民警要善于利用望闻问切、询根把脉的方法,找准新收治病残戒毒人员的思想病因并深剖根源,因人制宜、对症下药地做好个别教育,从而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针对初次强戒的戒毒人员,采取正面引导、启发教育和讲道理的方式,鼓励他们重拾信心,提振精神,塑造正确三观;针对多次强戒的戒毒人员,善于枚举成功戒毒的典型案例,打亲情牌激发其戒治内驱力,引导其发自内心去改变,回归人生正途;针对有负面思想、戒治不安心积极、思想及行为随意性较大的人员,深剖背后隐藏的潜在原因,利用教育引导和同伴教育的方式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三、“情”字为上,逢山开路搭建好稳固戒治桥梁。

入所一周之内,组织新收治病残戒毒人员拨打亲情电话报平安,民警在监听亲情电话的同时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对那些家中或工作上的事情没有安排妥当的戒毒人员,在不违反规定、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尽最大能力使其安排妥当,放下思想包袱;对生活中遇到实际困难的戒毒人员,民警要在职责范围内,在不违背工作原则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多嘘寒问暖,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促使他们彻底摆脱各种不良情绪,实现“要我戒毒”向“我要戒毒”的转变,主动投入到禁毒戒毒的洪流之中。戒毒人员由于长期吸食毒品,导致自身出现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对身体有病残的这些戒毒人员,既要时刻关注其身体,又不能让其感受自己是“特殊照顾人员”而产生优越感。特别是长期病、慢性病人员,不但要从生活上关心,更要关注一些繁琐小事,小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减少不必要的大麻烦。

四、“正”字为要,锲而不舍树立好社会良好形象。

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戒毒民警是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者,虽然其身份、职务足以使戒毒人员敬畏,其合法权力足以使戒毒人员慑服,但要其从内心深处认可戒毒民警、认可戒毒工作、认可安心积极戒治,靠的不是武力镇压,而是个人的人格魅力。在平时戒治工作中,有时同样的事情,不同民警采取同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戒治的效果却明显不同,这就说明戒毒人员对民警的认同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戒毒民警,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树立非权力威信,力求用真诚的态度、科学的教育方法、锲而不舍的精神去赢得戒毒人员的尊重和信任,真正打开他们的心门,帮助他们找到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和敲门砖,回归正常的戒治轨道。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公正文明执法,严格、依法、科学管理,还要做到文明管理,人文管理。从心底把新收治的戒毒人员当作帮扶救助对象,只要有百分之一改好的可能,就要愿意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教育转化。积极探索人性化管理方式,生活化教育方式,科学化戒治方式,坚持“用心、用情、用法”来感化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肯定他们价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激励他们弃恶从善,激发戒毒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管理教育新收治病残戒毒人员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教育转化他们时,戒毒民警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的热情,还要有真心、爱心和恒心,这样才能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做好时代的答卷人,真正无愧于戒毒民警的光荣称号。

返回原图
/